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可信其有(1 / 3)

秦有福光顧著窮開心了,他哪裏知道,自己已經成了眾矢之的,惦記他的除了宮裏的玉蓉娘娘,還有遠在盛京的蘇親王,就連不少朝中大臣也對秦有福恨之入骨,隻是這些人知道秦有福在皇上眼裏的地位,不敢挑頭站出來找麻煩罷了。不過這並不等於他們就不想找秦有福的麻煩,他們在等待機會,一旦出現有利於找麻煩的機會的時候,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站出來,不管是下黑手還是打悶棍,總之是不願意讓秦有福舒坦了。

按照規矩,鐵帽子王隻要不是謀逆、弑君、造反等顛覆行為,即使是皇上也不能把他怎麼樣,不但俸祿一個不能少了,平時還得客客氣氣的。畢竟別人頭上得他們在可不是大風刮來的,當初要不是他們忠心耿耿的幫著太祖皇帝打天下,說不定現在的滿人還在北方當韃子呢。

蘇親王不是不想在京城裏過好日子,躲在盛京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鐵帽子王的情況太特殊,至少給皇上的感覺是有點尾大不掉的味道,所以一直以來,皇家對眾位鐵帽子王的防範一直都非常嚴密,生怕他們鬧出什麼事來。蘇親王當然知道,當初被處理的幾個鐵帽子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罪孽,若是換了一般的官員(當然等夠分量),同樣的事情,或許不過是發配了事。可皇家一直擔心鐵帽子王的勢力,總想找機會將他們這些威脅給處理掉。為了避免麻煩,蘇親王索性住到了盛京,平日裏連照麵都不跟皇上打,也不過問朝廷裏的事,這樣一來,倒也相安無事。再說了蘇親王府坐鎮盛京,便是子孫們鬧出點什麼事端來,隻要不威脅皇權和統治,皇上也樂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當是給予蘇親王府的特權了。

不過蘇親王也明白,正是因為自己偏居一隅的原因,皇上才會這麼忍讓著。否則光憑蘇親王那些個不爭氣的子孫幹的那些事,若換了一般人,早就讓皇上給砍了。就比方說現在正在大清皇家軍校的蘇裏南,根本就是盛京的一霸,欺男霸女的活幹得多了,手裏的人命也有幾條,當地的衙門不是不知道這些事,可一來得看著蘇親王的麵子,再說便是追究了,要想處罰也隻能交給王府處理,更何況蘇裏南也光棍,他不停的捅婁子,但是從來都不給地方上找麻煩,一旦別人告了官,他便會千方百計的使些銀子,或者是給些房子或地什麼的,反正隻要別告了就行。盛京乃是大清龍興之地,派駐的地方官都是最可靠的,蘇親王府的事情他們當然知道,也告訴過皇帝,對於康熙和他老子來說,蘇親王府能這樣處理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這樣的小事便是告進了京城,看著蘇親王府的麵子,頂多也就是個斥責一份,令蘇親王嚴加管束罷了,總不成為了這樣的事便將蘇親王府的子弟砍一兩個,這樣也顯得大清的鐵帽子王太不值錢了。況且根據當年太祖皇帝跟幾位鐵帽子王之間的協議,他們是可以以罰代刑的。

蘇親王不是不知道,像蘇裏南搞的這些事情皇上不是不知道,隻不過沒有了苦主,況且蘇親王府一貫老實,皇上不願意得罪蘇親王府罷了,可要是鬧騰得厲害了,到了皇上不得不出麵的程度,蘇親王府的麵子怕就賣不了幾回了。蘇裏南不是嫡長子,將來是襲不了爵的,一旦分府出去了,蘇親王府就很難繼續關照一二了。大清皇家軍校的成立算是給了蘇裏南一個機會,蘇親王沒打算蘇裏南能成為什麼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甚至都沒打算他將來會到什麼要害部門任職,就算他在軍校學習得再好,將來畢業了也隻能安排到某個不顯山不露水,又能得點實惠的地方,肯定不會有誰那麼不長眼去惹上他,但升職是不用考慮的,皇上當然會留心這個。其實不光蘇親王府,大清的鐵帽子王有一個算一個,分府出去的子弟不少,但是就沒有一個能到什麼要害部門的。無它,畢竟是鐵帽子王的子嗣,若是到了要害部門,怕是就難以控製了。

為了蘇裏南進大清皇家軍校的事,蘇親王特意給皇上打了招呼,,一來是表忠心,最主要得還是讓皇上知道,蘇親王府並非有意安排家族的子嗣進入軍界,無非是想給不爭氣的孩子一條出路,盡然進了八旗,當然就跟蘇親王府沒有什麼關係了,皇上該怎麼樣就怎麼樣,用不著看蘇親王府的麵子。話是這麼說,其實蘇親王知道,皇上怎麼樣都得給蘇親王府一點麵子,至少得讓蘇親王府好看一些。

可惜的是,這一次想通過大清皇家軍校為子孫們謀個出身的權貴可不止蘇親王府一家,不少情況差不多的人家也多少安排了人進軍校,康熙就算有心照顧蘇親王府也得照顧得過來才是,更何況康熙看來秦有福對軍校辦學的設想以後,興致勃勃的想把大清皇家軍校打造成未來大清軍隊軍官的搖籃,像蘇裏南這樣的王府子弟,康熙能點頭讓他們進軍校就已經不錯了,自然是不會再幫他們說什麼。畢竟軍校還得靠秦有福掌握方向,即使是康熙也不好說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