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好比曆史上的“皖南事變”,羅斯福總統當時便警告常凱申“要援助就不要打內戰”,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中國內戰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當年的g黨實力弱小,美國人的警告也是點到為止,而現在的第二戰區已經有了跟重慶分庭抗禮的實力,美方的動作也要強烈許多。
隨後不久,第十四航空隊司令陳納德將軍被迫辭職。陳納德將軍為中國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跟常凱申夫婦走得太近,五角大樓擔心他會因為私誼而損害美國利益,所以將他調回美國,並在中國組建駐華空軍司令部,統一指揮第10(在東南亞)、第14和第16航空隊。
為此,羅斯福總統還任命卡爾遜為總統特使,專程趕赴沈陽向鄭衛國做出說明。
卡爾遜解釋說:“鄭,作為朋友,很抱歉我不能夠幫助你什麼。中國內戰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我們不得不這麼做。”
鄭衛國點頭道:“嗯,內戰同樣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所以我可以理解。不過接下來我們還需要貴國空軍的支援,我不知道我的命令在第16航空隊是否還有效。”
卡爾遜斟酌了一下字句說道:“隻要是對付日本人,任何時候都是有效的!”
程政委突然問道:“如果常凱申政府向我們的根據地發起進攻呢?”
卡爾遜回答說:“我們已經向重慶方麵表明了態度,我想委員長先生應該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鄭衛國和程政委相視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一絲憂慮。美國人根本不了解常凱申,就跟斯大林不了解太祖一樣。或者說西方人總以為中國還是滿清,隻要他們想怎麼樣,就得怎麼樣。
像曆史上,美國政府對常凱申政府浪費了他們的美元感到無比憤怒,所以想扶持孫立人來取代常凱申。可是常凱申輕而易舉地便將孫立人送進了監獄。涉及根本利益的時候,常凱申怎麼可能輕易屈服呢?但這個話鄭衛國也不好明說,因為說得多了反倒會讓美國人誤會是他在挑起內戰。
不出鄭胡子所料,美國人的舉動並沒有動搖常凱申委員長的決心,“整理華北軍政”的計劃仍舊在緊鑼密鼓地實施當中。而且國內民眾也有不少人支持,畢竟重慶現在是合法政府,打著統一軍令、政令的旗號還是很能迷惑一些人的。
就在1943年4月的最後一天,華北形勢終於達到了臨界點。常凱申委員長親自乘坐“美齡”號視察了豫東地區,湯恩伯的部隊正在那裏跟新四軍四師對峙。隨同的還有四架中國空軍的p40戰機隨同保護。此次視察被認為是內戰的前奏。
然而,就在機隊返航時,兩架日本“隼式”戰鬥機突然從斜刺裏竄了出來。
護航大隊長高鬆雲驚呼道:“不好,是日本飛機!”
“第一小隊掩護委座專機撤退,李長城隨我迎敵!”
“是,隊長!”
盡管飛機性能遠不如日機,但是高鬆雲與僚機李長城還是勇敢地迎了上去,並且通過向右翻滾避開了日機的致命一擊。
可等他們再次拉升時,隻回頭看了一眼便驚得魂飛魄散——不知道從何處又冒出兩架“隼式”戰鬥機,“美齡”號正冒著黑煙正螺旋狀快速墜地……
1943年4月30日下午兩點,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常凱申同誌遇難於河南項城上空,隨同人員還包括軍事統計局局長戴雨濃同誌。
ps:
呃呃,從這章起正式進入隕石填坑節奏,這麼寫可以麼?
〖∷更新快∷無彈窗∷純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