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大結局(1 / 3)

“現在,我宣布中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暨國民代表大會勝利閉幕……”司儀的話還沒說完,便被激動、振奮的掌聲和歡呼聲淹沒。不怪大家這麼激動,飽受戰難的中國終於擺脫了一次內戰的威脅,從而搶先走上戰後重建的道路。

隨後,中國開始屢行同盟國義務,派遣部隊分別向西伯利亞和南洋進軍。反正是美國人出錢,中國也樂得加強一下國防建設,順便再撈點兒好處。

此時蘇聯早已煙消雲散,不僅大片國土淪喪,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加盟工和國也紛紛獨立,就連俄羅斯內部也變得四分五裂。而且西方列強似乎也並不希望有一個龐大的俄國,照這樣下去,恐怕俄羅斯隻能做為一個地理概念了。

借此東風,中國終於收複了之前被沙俄和蘇俄搶走的北方領土。事實上,中**隊在追殲日軍和前往西伯利亞受降的時候,已經實際控製了烏拉爾以西地區。

不過新占領的土地從法理上講還是人家蘇聯的,你沒憑沒據地強占就是侵略。名不正,言不順,何況中國百廢待新,也不能把精力都放在這些“化外之地”上。(注:西伯利亞資源雖然豐富,但開采難度大,救不了急)

為此,鄭衛國和中國當時的精英們商議了一番,決定采取漸進分段攫取的策略。首先,借著西方列強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的機會,宣布按《尼布楚條約》的內容恢複對外興安嶺以南、烏蘇裏江以東地區的管轄權。

西部和北部邊界也照此辦理,向西一直推進到巴爾喀什湖的傳統疆界,向北推進到貝加爾湖,還有所謂的圖瓦共和國,那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因此直接收回。毛熊要是不服氣,那咱們直接開打。

然後從蘇聯找一股勢力進行扶持,簽訂《西伯利亞堪界條約》。宣布將伊爾庫茨克州租借給中國,以換取中國政府對他們的支持。這樣就把貝加爾湖的水源全部囊括在內。而且切斷了毛熊通往瀕海地區的通道。

瀕海地區非常廣袤,包括楚科奇、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自然資源極為豐富。鄭衛國當然不肯放棄。不過空口白牙地割人家那麼大一塊領土,肯定不可能。別說毛子不會答應,還會引起歐美列強的警惕。

所以鄭胡子采用了一個“曲線開疆”的辦法,先唆使那裏的土著要求獨立。然後借代管的名義向當地移民。反正當地的土著很少超過一萬人的,遷來的俄國毛熊又幾乎被小鬼子殺了精光,因此填個二三十萬人沒有壓力。時機一到,搞個全民公投,西方也無法可說。

不久之後,東亞和東北亞地區一下子多了三個新興國家。由遠東各民族聯合組建的北海(即鄂霍次克海,中國古稱北海)共和國,由蝦夷人在北海道組建的愛努國,由琉球人在衝繩群島組建的琉球共和國。北海道和琉球的日本人都被全部趕走,反正熊本和京都等地空虛的很,也不怕沒空地兒。

在東南亞,中國的勢力也在快速延伸。東南亞實際的掌控者——麥克阿瑟將軍本來對鄭胡子是極端仇視的。但隨著他被任命為印度洋暨北非戰區總司令之後,迅速調整了與鄭胡子之間的緊張關係。

畢竟老麥同誌不是尼米茲那樣純粹的軍事家,而是更多的偏向於一個政客。政客嘛,自然是趨利避害的。而且麥克阿瑟為人極度貪婪,曆史上日本藏金很大一部分都落在了他的口袋裏。

鄭胡子也是投其所好,十噸黃金下去,立馬就把老麥砸得暈頭轉向。花費雖大,但是中國因此獲利更多。

在麥可阿瑟的牽線搭橋和武力威懾下。中**方以100萬美元的價格從英國人手裏買下整個文萊灣,又從荷蘭流亡政府買下幾塊地盤,都是後世有名產油區、富礦區(此時尚未發現)和戰略要地。

隨著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護航,鄭胡子又“死皮賴臉”地向英國人索要了兩個海軍基地——查戈斯群島和索科特拉島。

查戈斯群島位於印度洋的中部,在鄭胡子看來這就是印度洋上的夏威夷啊!現在米畜這麼強大,夏威夷肯定是不用想了。不過隨著中東油田的開發,查戈斯群島的戰略地位將呈直線上升。後世米軍也把基地設在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