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天下華人都應當記住這一年。
7月1日,炎黃子孫都該記得這一天。
七零後這代人,從小熟讀《中國通史》、《史記》等曆史書籍,對中國發展曆史脈絡有著大致了解,既對漢朝“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元朝“馬踏東歐伏爾加流域”、明朝“鄭和下西洋”熱血澎湃,又對清代“嘉定三屠”、“火燒圓明園”、“割地賠款”淚濕滿襟。兩鬢斑白的曆史老師在台上講得眼含淚花,坐在台下的孩子們也就跟著哭成一團。
說到這裏,哪怕捂著心口也不得不提到《萬年合約》,史稱《南京條約》,這個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讓炎黃子孫淚光閃閃,其中割讓香港島更讓古老的東方大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每個華夏人都懂得了落後就挨打的道理,唯有發憤圖強,方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香港回歸,十億華人翹首期盼。
“作為華夏一員,該怎麼做?”
猶如洪鍾大呂,敲在每個人心頭。
江寧想起縣保險公司柳落鬆曾勸說自己選擇官道方能更好為老百姓做事,縣財政局長羅雪鬆寄希望於七零後接過建設嘉州的時代重任,這兩棵“鬆”是時代見證者、華夏建設大道上小小石子,他們所言不無真理。
他深刻認識到,每個人唯有立足自身崗位散發光和熱,才能彙聚起推動民族複興的磅礴力量。他也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從政者,理當推動一方發展,即使作不了全國全省發展示範,也起碼不能拖了後腿。他越發清晰地明白,將來何去何從,已經有條金光大道擺在眼前,隻需自己闊步前行。
一個人思想的改變,來自於時代變遷。
思想長出參天大樹,哪怕出身草根的江寧從此也不再覺得自己隻是草根,正如丘川大學生柳清柔所說,“高大了幾分”。
副鄉長江寧要求橫山校舍維修項目必須在7月1日前竣工投用,較原計劃提前兩個月時間。
施工方負責人單濤當時很不理解,開玩笑說若要縮短工期,隻能加夜班,那加班費誰出。江寧毫不猶豫地表示施工方自行解決,單濤哭笑不得,要求江寧說出正當理由,否則難以說服寧遠公司董事會。
當雙手叉腰的江寧說出一句話時,單濤仰頭大笑,隨後收斂笑意,神色肅穆盯著年輕人沉默半晌,咬牙答應下來,大步走向工棚,喊人開會。
江寧蹲下身子,點燃香煙,望著煥然一新的橫山中心校,嘴上喃喃道:“是啊,全國各地各行業都在爭先拿出工作實績向香港回歸獻禮,我們為什麼不可以?”
一切都很順利。
單濤麵見寧遠公司董事長,遞上橫山校舍維修施工調整方案,並說出江寧口中那句話時,得到的答複讓人振奮更讓人感動。
“此事不用提交董事會議研究,即便不賺錢,我們也要如期完工。”
橫山八個村校校舍維修幾乎同時開工,如火如荼。
江寧每天帶著蘇越戰、羅新文和校長許文春跑村校,協調施工用水用電,以及聘請當地百姓挑運水泥河沙木料等施工材料,唯恐耽誤半分施工時間。
夏日陽光暴曬,坐在毛桃村學校院壩裏,一身泥漿的江寧麵部黝黑,喜滋滋地瞧著不顧炎熱的施工人員,嘴上讚不絕口:“事實證明,我們以前確定正規的建築公司負責施工是正確的,既保證了裝修質量,又提高了施工效率,瞧瞧,那位工人打磨的窗戶架子,真夠滑溜的,簡直算作藝術品!”
蘇越戰嗬嗬笑著打趣:“喂,許校長,那家夥打磨窗戶架子,像不像你們女子化妝般精致?”
許文春惱怒道:“我可從來不化妝!”
羅新文故作驚奇地瞪大眼睛直往女校長臉上瞅,疑惑道:“春阿姨連妝都不裝扮都如此漂亮?哎喲喲,那就是天生麗質啦,極品呐!”
江寧“噗嗤”一聲,笑出聲來。
許文春豁然起身,狠狠瞪他一眼,大聲嚷道:“成天隻曉得拿我開涮,老娘曉得自己有幾斤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