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8 不得了的由希(1 / 2)

與人類製作的人工智能不同,外星人的人工智能是舍棄了肉體的“真人”。這些充當人工智能的外星人精神體的“工作年限”——即壽命,與其能力的等級有關。但這些精神意誌特長外星人並不等於是廉價消耗品,在“人權”方麵,他們與其他外星人是一樣的。

根據有希從前任“觀察者”的人工智能那裏繼承下來的資料庫所記載,這個外星種族的“蜂後”,同樣也是一個放棄了自我意誌的精神意誌特長外星人。在每代“蜂後”壽命將盡時,就由種族中最強大的精神意誌特長外星人來繼任“蜂後”。

事實上在該外星文明發展到使用人工智能的階段之前,族群裏一直隻培養少數精神意誌特長外星人當作替補“蜂後”。直到某外星科學家研究出了精神意誌特長外星人的新“用途”,精神意誌特長外星人才開始被大量培養。

但不管是“蜂後”也好,人工智能也罷,他們的作用都是充當係統平台,自己沒有自主性,需要“控製者”去使用他們。這些“控製者”,是由外星種族中的智力特長外星人的諸多分支來擔任的。

——即使是“蜂後”,也隻能在最擅長政治和軍事的智力特長外星人所組成的決策集團的命令下行動。

至於控製者的壽命,就不再是根據智力來決定的了,而是根據肉體狀況來決定。控製者或其他能力的外星人的壽命都遠遠少於人工智能,而擔任“蜂後”的最高級人工智能的壽命,甚至可以達到普通外星人的一千倍左右。

正因為如此,所以楚原和由希遭遇“第三次接觸”時才隻聽見一個外星人的聲音。事實上,“觀察者”上的控製者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死掉了,和他們接觸的隻不過是獨自繼續工作直到壽命將盡時的人工智能而已。

其實“觀察者”上的控製者作為一個低級的智力特長外星人,早在幾千年前與母星通訊中斷的時候就推測出母星恐怕發生變故了。但是因為他們種族特有的絕對服從本能,所以在沒有接到或許已經被毀滅了的母星的新命令之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執行原來的命令。

直到觀察者”上的控製者死亡之前,他才為了繼續完成任務,而對人工智能下達了新的命令:

如果在人工智能壽命將盡(北京時間2012年12月22日淩晨3點前後)的前一個外星日(地球時137小時51時22秒),母星還沒有傳來的新命令或者派遣前來接替任務的新人員的話,那麼便選擇合適的地球人類來接收“觀察者”,並轉達控製者的留言。

這樣一來,接收了“觀察者”的地球人起碼在理論上或許會按照星際公約,設法將其中的信息送回他的母星去,他的任務也算是變相完成了。

其實從一開始,由希便對楚原隱瞞了一部分真相。外星人給她和楚原的留言內容根本就不一樣。正是因為外星人明確地告訴了由希成為人工智能的後果,所以由希才會表現得那麼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