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律師行業更是如此。
李信自從成了劉樹德的徒弟,似乎這個師父也沒有手把手教她什麼東西,這讓她很是失落。
難道是師兄騙自己,可是這也不大可能,到底是什麼原因,師父如此冷落自己,實在是看不懂。
整理案卷,偶爾幫助師兄洪波訂正一下起訴狀的錯別字,似乎也沒有更多的工作。
這就是實習,這種實習簡直是浪費生命,根本就學不到任何的東西。
李信覺得這些東西隻要一個初中畢業生就可以完成,劉樹德顯然隻是把她當作一個打雜的。
不管劉樹德到底是不是這麼想,反正李信的內心越來越確信,如果真的願意教自己一點東西,就不會如此對待自己。
打雜是學不到任何的東西,這樣的實習又有什麼價值,李信確實很煩惱,這與她想象中的律師生涯完全不一樣。
一開始以為是師父考驗自己,可是一個月就這麼過去了,似乎師父沒有打算讓她開始新的工作。
對於這件事,她的心裏還是非常的憤恨,可是她一再告誡自己,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受是有時間的,隻不過不同的人長短不一罷了,你看過火山爆發嗎?哪怕是上帝也隻能在一旁觀看,而沒有辦法讓它隨時停下。
李信再也不想忍了,她找到了洪波,非常直白地問道:“你實習也是這樣的嗎?我真的有點受不了了。”
洪波看了看李信,知道她現在想的是什麼,其實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哪有實習律師承擔重要的任務,都是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
“你是說整理案卷嗎?當然,我也是這麼過來的,我一開始也覺得師父是故意為難我,可是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整理案卷也能學到不少東西。”洪波安慰李信,希望她能夠繼續振奮精神,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
這樣的話顯然是缺乏說服力的,自己又不是小孩,整理案卷這樣的工作,隻要一兩天就可以熟悉,無非就是對著目錄,把資料放到指定的地方,有什麼可學的。
相信一個人可能是感覺,可最終還是需要時間驗證,如果最後事實證明和自己想得不一樣,所有的信任會在瞬間崩塌。
李信現在對於眼前的這個師兄,開始產生了懷疑,他是不是劉樹德的奸細,故意讓自己跳坑,為的就是讓他從這種簡單的工作跳出來。
洪波見李信沒有立即反駁,反而覺得不對,一般情況下,第一反應應該是據理力爭,希望自己能夠擺脫困境,可是李信隻是發呆,想來她的內心不像表麵這樣平靜。
為了打消李信的顧慮,他又補充說道:“其實案卷是一個案子的記錄,從立案到最後的結案,整個流程都可以看到,師傅讓你整理案卷,你隻看到整理案卷的工作,簡單重複,毫無新意。”
洪波覺得李信現在還沒有領悟到整理案卷的真正好處,他是過來人,有必要和李信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
“如果你能夠花點時間,好好看一下案卷的內容,你就會發現這類案子,律師是怎麼思考的,法院的判決流程是怎麼樣的,這些東西可能是學校不會教,課本裏沒有的東西。”洪波滔滔不絕,他希望李信能夠很快掌握其中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