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律所得改製(1 / 2)

最近總有小道消息傳出來,律所要實行改製。

可讓大家疑惑的是一直沒有動靜,其實這對於李信而言,也有什麼影響,畢竟自己現在隻是一個實習律師。

師父劉樹德和師兄卻不一樣,不管是什麼變動,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自己,他們對於這樣的消息還是十分敏感。

劉樹德肯定是知道更多的信息,隻不過現在還沒有成熟,不好在外邊多說。

律師事務所的發展就是法治建設的一個縮影,一開始律所還屬於體製內的單位,後麵律師製度改革,出現了合夥製的律所。

時至今日,原有體製內的律所還是存在的,就是國資所,雖然財政已不再負擔,成為自收自支的單位。

隨著律師製度的不斷完善,國資所越來越少,最後都要實行改製,這是大勢所趨,沒有人能夠阻擋。

江北公堂律師事務所是一個典型的國資所。

雖然現在大部分的律師沒有編製,可是幾個老律師還算是體製中的人,至少在表麵上是如此。

雖然現在已經是自謀生路,也沒有讓財政負擔他們的一切,可他們的內心還覺得和其他律師不一樣。

律所主任寧康早已接到司法局的最後通牒,他知道肯定是要改,隻不過他一直拖著。

可他心裏清楚,這是早晚的事情,無非是在適當的時間宣布這件大事。

召開一次全所動員大會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可以統一一下思想,這樣下一步的工作才好推進。

作為實習律師的李信也被邀請旁聽,雖然沒有發言權,可寧康覺得這也關係這些年輕人的未來,很有必要讓他們見證這個重要的時刻。

律所也是一個講究論資排輩的地方,寧康顯然是坐主位的,劉樹德緊靠著寧康,而李信隻能找一個角落坐下。

洪波來得有點晚,一看會場已經坐滿,他隻好和李信坐在一起,這樣也好,讓李信有一個安全感。

今天的會議其實隻有一項議題,那就是討論律所的未來。

寧康主任首先傳達了司法局的精神,到了這一步,不是改不改的問題,而是怎麼改的問題。

“大家都應該知道,現在的國資所已經不適合形式的發展了,我們所必須要進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要麼保留現在的名稱,隻是變更律所的體製,由國資所變成合夥所,要麼就直接注銷,大家各奔東西。”

寧康雖然說出了幾種方式供大家選擇,其實他的內心十分確信,他有自己的答案。

他說完這話,整個會場一片寂靜,大家都在沉思,盤算著各自的利益。

寧康知道這個時候,讓大夥思考一下也是必要的,他沒有打斷,足足等了五分鍾。

從一開始的寂靜,變成了竊竊私語,大夥知道這個事情其實也沒有好說的,多數人都會隨大流,不會有太大的意見。

李信扯扯洪波的衣服,低聲問道:“你覺得我們所會怎麼改?”

“其實都一樣,我們這些新律師和合夥所的律師沒有差別,其實有編製的也就寧康這幾個人,改革的是他們,不是我們!”還是洪波透徹,對於其他人而言都是自己賺飯自己吃。

“你說得有道理,無非是換個名字而已。”李信也明白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