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也許不是彩禮(1 / 2)

律所喬遷之喜,最興奮的肯定是主任寧康,他已經籌劃了很久,這是一件值得他驕傲一輩子的事情。

寧康覺得已經把律所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軌道,而他就是掌舵人,這種成就感不是賺多少錢所能擁有的。

可大部分人沒有寧康的這種感受,對於如何獲得更多案源,才是普通律師所麵臨的最大問題。

如果沒有收入,再豪華的辦公室也隻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這裏的每一個設施,每一個好的感受都需要成本。

到最後所有的成本都是要攤派到每個律師的頭上,這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雖然現在還沒有大幅度增加,還有一個過渡期,可過渡期之後,還是要出這筆錢的。

隻有多賺錢,才能緩解心中的焦慮,新人律師尤其如此。

他們很快從搬入新律所的興奮中緩過神來,開始進入工作常態。

他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謀生,沒有案源就沒有收入,不管對於任何一個律所而言都是如此。

李信已經獨立執業,可是案源也並不多,隻是一些小的案子。

雖然隻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她還是不敢懈怠,總是不停地告誡自己,沒有哪個大案會給一個新人。

現在就是要從小案子做起,積累了經驗和社會的信任,總有一天也會接到和師父一樣的案子。

一天時間就在無所事事中度過,同事們紛紛離開律所。

李信覺得回家沒有多大的意思,還是想一個人在這裏靜靜,不想回去聽母親的嘮叨。

有時候母親的關心也是一種負擔,雖然他們都說無所謂,慢慢來,可是李信還是覺得自己應該快點獨立,隻有在經濟上的獨立,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獨立。

對於自己所選的這個行業,李信從來就沒有後悔過。

她知道每一個新人都會有一個煎熬期,自己的師兄洪波當時的窘迫是親眼所見的,也許師父劉樹德曾經也是這麼走過來的。

單獨坐了一會,李信看看時間,覺得自己該下班了,簡單收拾了一下東西,關好了辦公室的門,準備離開,當她走到律所的門口,一個大約六十多歲的大媽碰了一個正著。

“姑娘,這裏是可以找律師嗎?”大媽經過別人的指點,覺得自己應該不會找錯地方。

“對,這裏是律師事務所,你是找哪位律師?不過現在已經下班了。”李信知道一般當事人找律師都是慕名而來。

“我也不知道找誰,我隻是想問問,隻要律師就行,我可能遇到麻煩了。”大媽越說越激動,看得出來她是真的有問題。

李信憑直覺這個大媽的問題不小,從她焦急的語氣中已經透露出些許的無奈,反正自己回去也沒什麼特別的事情。

“大媽,我就是這裏的律師,有什麼事情先到我辦公室,我幫你分析分析,看看能不能幫得上你。”李信邀請大媽到她的辦公室。

李信的辦公室雖然不是很大,但是收拾的整整有條,大媽進去後環顧了一下才坐下。

大媽坐下後,喝了李信遞給她的水,開始講述起自己的經曆。

我有一個兒子,他叫黃小聰,現在已經三十多歲,由於人太老實,在鄉下一直說不上媳婦,這可把我著急死了。

前兩年有一個外地的人,他來到了村裏,聽說了我家的事情,主動提出來給我兒子做媒,說是隻要幾萬元就可以讓我抱上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