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臨經過內戰,大傷元氣,加上與冷子墨簽訂的停戰協議,在不敢生事,邊關的百姓長年經曆戰亂,生活也是苦不堪言。

木靖初決定前往邊關,幫助那裏的百姓重建家園,讓他們生活的更好,冷子墨因朝中的事暫時不能脫身,在木靖初出發的前一晚,滿懷愧疚的抱著她,心裏滿是不舍。

“媳婦兒,路上注意安全,等過些日子,我安排妥當,就去找你。”

木靖初從他眼神裏看出了心疼還有愧疚,笑著說道:“你放心吧,身邊這麼多人跟著呢,你也要注意身體,能為百姓做這些事情我心甘情願,也特別有成就感,你不要總覺得虧欠我什麼,知道嗎?”

“好。”冷子墨將頭埋在木靖初的脖頸處,雙手緊緊的抱著她。

“明天我就要啟程了,這一走恐怕要好幾個月,今天晚上讓孩子過來和咱們一起睡。”

冷子墨一聽說要和孩子們一起睡,心情瞬間不美麗了,不過轉念一想,一家五口躺在大床上,聽著木靖初給孩子們講故事,哄他們入睡,心裏還是很期盼的,這才是家的感覺。

第二天天不亮,木靖初就帶著人出發了,冷子墨一直將他們送出城。

出了城門,木靖初一行人快馬加鞭一路直奔邊關。

到了邊關隻做短暫休整,就開始到附近城鎮,還有村子裏體察民情,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她對這裏的情況已經有了基本了解,回去之後,製定了一係列的方案。

這裏大部分的孩子都不識字,更別說去學堂了,木靖初在這裏開設了求知堂,束脩也減半,讓他們都能掌握一技之長,多一個謀生的手段。

醫館也是這裏百姓不敢踏足的地方,好多百姓,就是因為家裏窮,看不起病,本來隻是小病,他們不在意,最後拖成大病,到時候再想救,已經無藥可醫了。

木靖初還招收了一批醫女,讓她們從學徒做起,畢竟這個時代女人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對於自身的疾病也都諱疾忌醫,以後醫館裏有了醫女,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了女人們因為不能及時醫治導致的悲劇發生。

還為村民專門在鎮上設立了集市,讓他們有了固定交易的場所,生活也有了保障。

一切準備就緒,在木靖初的安排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邊關的百姓更是情緒高漲,一個個幹勁十足,都自發的趕來幫忙。

木靖初在邊關待了三個月,看到這裏的百姓生活已經走上了正軌,也就放心了,離京這麼久,她還真想冷子墨和孩子們。

“寒星,收拾收拾,咱們該回去了。”

“寒星,寒洛?”沒有聽到回應,木靖初有些納悶,推開房門,看到門外站著的一大三小,頓時紅了。

“媳婦兒”

“母後。”

木靖初蹲下身,張開雙臂,三個孩子一下子撲倒她的懷裏。

“母後,姝兒好想您。”

“我們也想母後。”兩個兒子不甘落後,也緊緊的抱著木靖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