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斯生何地?我為崇禎(2 / 3)

天災人禍逼得人家走投無路,又如何不會去揭竿而起,而那些爭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剝樹皮吃,樹皮吃完,隻能吃觀音土,最後腹脹而死的百姓又怎會不去蜂起而從之。

剿匪,剿匪!

曆史上的崇禎隻知剿匪,朱建深諳其中之道,然則民為天下之根本,豈又是單純武力能夠解決,百姓反之,不過是為了生存而為之。

試想若是國泰民安,人人皆有一簞之食,一瓢之水,那些純樸的百姓又豈會冒著殺頭的危險去造反。

然而這些道理朱建雖是明白,不過這天災所致,豪強所患,最終流民四起,匪患成災又豈會是一朝一夕所能為之。

就拿那些豪強而言,其後的勢力更是盤根錯節,可謂是動一發而牽製全身,沒到一定的時機,朱建是不會去貿然動之,不是不願,實則是根基不深,隻怕會是打蛇不死,反而為之所患,一旦無法根除,若是那些個豪強群起而動,顛覆社稷安危,或是從此隱與暗處,隻等伺機而動,那都將會是後患無窮。

想及這些朱建更是心中暗自歎了口氣。

而且此時的大明不僅內憂流民四起、豪強逞凶,而且更是外患後金,因為就在關外那數十萬的女真人正虎視眈眈,以顛覆我漢人的天下為目的,掠我錢糧,殺我邊民,此仇不共戴天!

這些無不讓有朱建咬牙切齒之恨,作為後世華夏的一名商人,朱建深知國家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差距,而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歸根到底是為滿清帝國長達三百多年的閉關鎖國。

而就是這三百年,華夏錯過了資本最為原始的積累,這也導致滿清末年列強任意欺淩我華夏子民,使得泱泱華夏更是積弱於斯。

不僅此般,三百多年的大清韃子們統治的日子裏,漢人地位更是猶如後世美利堅黑人與白人一般,至於那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不過是這個野蠻的民族為漢人欠下的累累血債其中的一部分。

這些種種,三天的日子裏,朱建卻是理清了些許頭緒,加上與崇禎記憶的融合,此時的朱建便為崇禎,崇禎已為朱建,當然這個世界從此隻會有崇禎之名。

當然這些也是朱建蘇醒過來後在床上躺了三天的原因。

而此刻在朱建的心裏,他早已是發誓勢必要重振此名,不僅僅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後世華夏子民,為了重鑄大明魂!中華魂!

雖說一切都是個亂攤子,不過有一事朱建卻很是感激崇禎帝,當然那便是閹黨之禍,自從天啟七年以來,鏟除魏忠賢之後,閹黨之禍也是漸漸平息下來。

這些也讓朱建略微寬心了些,畢竟閹黨之患,存乎百年,若不是崇禎除去隻手遮天的魏忠賢,想來朱建此刻斷也不會這般這般舒坦的躺上了三日。

不過此時朱建的腦海之中,有一件事似乎始終縈繞其中,而每每想及此處便是一陣頭痛,似乎那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

不去想他,朱建也想,不過卻是做不到。

因為此刻朱建的心中似乎有個聲音在時刻的提醒他此事事關重要,重要的關乎自家性命,以甚至國家興亡,至於是何事,朱建的腦中卻是無甚頭緒,不論是拚命的搜索來自前世亦或是崇禎皇帝本身的記憶,這段曆史似乎都是有如抹去一般,記不起絲毫了。

就在朱建百思不得其解之時,一個突如其來的聲音卻是打斷了他的思維。

“咚、咚、咚!”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卻是響起。

“陛下,陛下!袁督師六百裏加急文書!”

一個中年宦官卻是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噓,承恩,小點聲,陛下已是昏迷三日,你先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