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出兵域外、454、新的開始(19)(1 / 3)

新的開始(19)

在傳出日本已經向英國政府明確提出關閉滇緬公路的消息後,重慶《重慶晚報》上就登出一篇文章:《要是英國關閉滇緬公路我們該怎麼辦?》

文章裏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現在法國已經在日本的武力下屈服了,他們關閉了滇越鐵路這條我們的生命線,對於這個我們早有準備因為我們隊法國人從來就沒有抱有完全的信心。曾經讓整個歐洲都顫栗的法蘭西已經死了!法國的死亡再次證明一個民族要是喪失了鬥誌會是多麼的可怕!不過,我們不在探討這個問題,我們今天要說到是英國人是不是也會步法國人的後塵在日本人的壓力下關閉滇緬公路?筆者看來,這個結論是悲觀而毋庸置疑的——英國政府也會向日本人屈服,就像他們從九一八以來他們所做的那樣,所以我們不要對英國人抱有過多的希望。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如果滇緬公路也被關閉我們該怎麼辦?

作者接著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因為這次抗戰是我們自己的事,如果僅僅是把希望寄托在外國人的身上是不現實的,這上百年的曆史已經明確的告訴了我們。西方有句名言:god helselves上帝隻幫助自助者。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跟我們先哲所說的一樣: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是一個意思。第二、我們應該抓住日本人已經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的這段時間大力的發展自己,這種發展是全方位的發展,加強社會組織。因為從嚴格的說起來我們的國家是一個鬆散的國家,政府的管理隻能到縣一級最多能到鄉一級,而最基礎的村一級卻是被控製在鄉紳的手裏,這必然會讓政府的運轉很困難。另外就是隨著抗戰形勢的艱巨,需要我們的人民付出更大的犧牲。作為政府也有責任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況。第三、就是國家支持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我國的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是在外國資本的壓榨下發展起來的。由於資金、技術、規模上都比不上外國企業,所以發展緩慢。特別是抗戰爆發以來。工商業的發展更是如此。但是隨著戰爭規模的發展,我們需要大量物資。本國卻沒有就需要用大量的資金到國外購買,而隨著東部地區這些財政收入膏腴之地的淪喪,我們的財政收入有嚴重不足,怎麼辦?隻能加大征稅,老百姓的負擔也就更重,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覺得國家應該盡快出台工商業鼓勵措施:從稅收土地上加以扶持,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就損失了稅收呢?不能這樣看。因為如果他們不開辦企業政府還是沒有這筆稅收。而等到三兩年他們開始盈利後,就可以產生稅收了,這是一個好處,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增加就業。這對穩定社會秩序更是十分有利。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提供物資,這些小型企業或者是作坊政府完全可以把軍裝、軍鞋、軍糧等包給他們,這樣我們既支持了他們的發展又可以大量的節省外彙,這又回到了前麵所說的問題,社會組織。這又要求必須要有嚴密的社會組織。那麼怎麼才能有嚴密的社會組織呢?就是發展黨組織和青年組織並且在各級政府組建一個可以暢通的行政組織,國家還應該大力的扶持有規模的工業企業的發展,政府應該建立一個基金,這個基金就是對有發展前途的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提供支持,比如鋼鐵化工汽車等。向他們提供融資,並且把需要采購的物資向他們傾斜,為他們采購原材料甚至是設備提供便利,這樣一來我們有限的外彙就不僅僅隻是在購買消耗品而是慢慢的建立起了自己的物資生產體係,而這個體係是無窮無盡的,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我們還應該積極引進外資讓他們在我國設廠直接生產我們需要的物資,因為我國有著天然的優勢:資源豐富、人工便宜、再加上我們正處於戰爭之中物資的需求是無限的,而我們隻需要在土地稅收上給以優惠就行了。說一千道一萬我們應該完全立足自身,而不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國人身上。是的,我們需要援助,並且我們感謝給予我們的援助,但是我們不奢求別人的施舍。有了援助我們的抗戰要好一點,輕鬆一點,沒有援助也沒關係,以後我們的就不必要還人情。

這篇文章的發表在大後方產生了極大的反響,也帶來了廣泛的討論,大家都在討論滇緬公路關閉後該怎麼辦?而不是在想英國會不會關閉了?又從另一側麵讓大家對以後的困難局麵有了心理準備。

在黃山官邸最高當局召見宋子文,要求財政部組織專家學者討論這篇文章裏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如果可行那麼財政部就拿出美國提供的資金3千萬美元作為企業發展基金。扶持企業的發展,並且要求各地政府要大力支持民眾創辦企業和作坊,國民政府以軍政部為首列出可以向民間購買的物資清單,能夠在國內購買的就立足於國內。不要僅僅把眼光隻是定在外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