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代後記)(1 / 1)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創作一部長篇小說。

學生時代,我接觸了許許多多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相較於周圍大多數的同齡人來說,我閱讀了可稱為海量的文學藝術類書籍。

那個時候,隻要聽到誰或哪裏有好書,自己必定會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借或換了來,爭分奪秒,廢寢忘食,不分晝夜地一口氣讀完。如果弄不來書,就茶不思飯不想,渾身都不得勁,那種難受的滋味真是無以言表。

上個世紀下半葉,尤其是改革開放前的那段時間,不像現在,那個時候幾乎什麼都缺。在農村,真正能找得到的好書極其有限。為了能看到稀缺的書籍,就必須花費一番心思。

當時我把能找到的所有的書,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小說還是其他雜書,不管它們是“香花”還是“毒草”,反正是一股腦兒全都看了個遍。我能無師自通的認識繁體字,就是得益於那個時候看書的積累。

看了很多書之後,少年時期的我就萌生了自己寫小說的念頭,並且還構思了小說的大綱。當時還斷斷續續動手寫了一部分(這部小說的第一卷,便有當初構思的許多情節),可惜自己並沒有堅持下來。

當初提筆寫作時,感覺自己太年輕,生活的底蘊和沉澱不夠。及至後來年齡稍大一些,沉澱夠了,可又忙於為事業和生計打拚,感覺時間又不夠了。

總之,一切托辭都是為自己的懶惰找的借口。

如今,終於有了沉澱,也有了時間,自己可以沉下心來,好好地醞釀、構思這樣一部內容跨世紀的作品了。

這部小說主要描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世紀之交,男女主人公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中的愛恨情仇和創業致富、事業發展的故事。

裏麵有成功的喜悅和汗水,也有失敗的傷悲和淚水;有愛的纏綿,也有恨的絕情,愛與恨交織,情與仇糾纏。有歡樂痛苦,也有高興和悲傷,有淚水和汗水,也有笑容、鮮花和掌聲。愛恨情仇,人生千般滋味,盡在其中。

這是我所經曆、所熟悉的年代。書中的這些個人物,他們就生活在我的周圍,形形色色、生動鮮活。書中的這些個故事,就發生在我身邊,曆曆在目,宛如昨天。

這部小說我並未按通常的網絡小說的手法來寫,而基本是以文學作品的標準來創作的。沒辦法,這是我所接受的教育決定的。小說從2021年10月開始動筆,15個月後完成初稿。從動筆寫作至修改、連載完成,曆時近三年時間。盡管有諸多不足,但我仍不揣譾陋,付之於連載。

朋友說我來錯了平台,番茄不太喜歡年代文,或許吧,但這都無關緊要。既然選擇了它,就全文發在這裏了,不管怎樣,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個夢想。

有人說文學是靈魂的敘事,寫作是心靈的建構。作家既是創造精神景觀的人,同時也是感受痛苦、體察孤獨、永遠在無所希望中看到希望的人。

我認為寫作是一種傾訴。作者透過自己的作品,向讀者闡釋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好惡,傾訴自己對書中所描述的那個世界的種種感受。

這個故事讓我有一種向讀者傾訴的願望。這個願望促使我拿起筆,去完成這一多年未竟的事業,以實現我的夙願,讓自己的人生不再留有缺憾。

現在,這個夢想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