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到村公所的時候,文書已經把煮好的雞肉稀飯端上了桌,還特意的配了當地的鹹菜。
饑腸轆轆的眾人也沒有客氣,各自端起大碗就吃了起來,還真別說文書的手藝還不錯,選的雞也是有些年份,吃起來香味俱全。
兩個女孩子吃完以後,也沒有閑著,端著兩碗稀飯就去了診所。
劉主任他們吃完以後,也沒有多做停留,先一步去了其他村子摸排調研,隻留下金記者跟著江左他們在做一個跟蹤報道。
江左他們也沒有閑著,吃完後去車裏把這次助學的文件,項款,還有橫幅都搬到了村公所,就在村公所搭了個簡易的江左助學基金受助儀式會,儀式感滿滿。
一切布置好以後,江左給尹雪打了個電話,在得知紅妹輸完液後已經能走動了,就通知她們過來村公所,把該走的助學流程走完,好去下一個村子。
尹雪一行人來得也很快,跟著來的人可不少,除了紅妹父母,阿寶的爺爺奶奶,還有不少的村民。
江左也樂得見這種場麵,正好可以借著村民的口在宣傳宣傳助學的事情,以期望能多一個孩子讀書,多一個家長不認為讀書無用。
發放助學金的過程其實很簡單,核對了紅妹和阿寶的錄取通知書後,劉天齊就把五千塊的現金數給了幾人。
紅妹接錢的時候,手都有些微微顫抖,眼眶紅紅的,不知是因為生病的原因還是被感動的。
而她的父母在旁邊隻會一個勁的說著感謝的話,漢語夾雜著彝族話,讓人不明所以,但在場的幾人都可以從看他們的表情中看出他們想表達的意思。
而阿寶的情緒明顯更激動一些,但他不知道怎麼表達,隻是用力的給幾人鞠了一躬,他的爺爺奶奶完全不會說漢語,但還是蹩腳的學著阿寶的講話說了無數個“謝謝”!
為了讓兩人沒有後顧之憂,江左又說道:“助學不是一次性的事,你們未來大學四年都可以向助學基金會申請,隻要符合條件,每年助學基金會都可以為你們提供每一個學期的學費。”
村長怕有些村民聽不懂,還在旁邊當起了翻譯,把江左的話翻成彝話又聽了一遍。
霎時間人群中議論的話語多了不少。
人群中一個老漢說著蹩腳的普通話道:“那不是說,娃兒隻要考上大學,學費就你們來出嘛?”
江左回答道:“嗯!但前提是要考上二本,不過對於撒彝村來說,隻要考上大學就行,不管是大專還是本科,助學基金會都會核查資料後,資助他五千元,以幫助他上大學。”
這話並不是他心血來潮才說得,而是他來撒彝村就和劉天齊商量好的,針對這種少數民族的村子,必須要下大本錢才能刺激到當地的村民。
村長給他們講過村子裏的年齡成員組成結構,不少的適齡兒童早早的輟學外出打工,根本就是家長認為讀書無用,讀大學的費用太貴劃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