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浩他們那裏的小鎮上,也就萬把人左右,就像人說的“屁大的地,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很快孫浩被打的事在鎮上的大街小巷裏,傳開了,都說“魏東風這小子,都是仗著自己的老子,魏長海,仗著家裏有點錢,老是幹些狗仗人勢的事,”在那裏魏東風的賤名,在鎮街道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老是幹一些自損八百的事,魏長海怎麼說這小子就是右耳朵聽左耳朵出,整天就沒有個正行,每次都要氣的魏長海就快吐血了,還是沒招,這真是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不愧是父子,每次事發都是給這貨擦屁股,看來這次的事情還的花錢呀,魏長海左思右想,給這個山棒盡量少花錢,能不花最好,心想事情不能做的太絕。
再一個,魏長海的父親魏新宇在抗美援朝的時候是莫部隊的連長,有這層關係,這老爺子後來當了莫鄉裏的領導,原先往魏新宇前三代都是普普通通,老實巴交的農民,也是天天受剝削的對象。可現在時代不同了,不再吃大鍋飯了,改革開放了,鼓勵大家下海經商了,政策好了,有的人心就變黑了。
因為利益熏心了,都向錢看了,俗話說得好哈,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也是不成規律的規矩了,像那時候開放不久講的就是萬元戶。國家的政策支持,大力發展,趕上好時代了,從此這個魏長海就在當地幹起了建築行業。也就在這時候,魏長海的身價在一天天的提升,財富也是天天的增加了。這脾氣也見長了,見到長輩也沒有以前那種親和力了,也不經常問候別人了。
覺的別人就是扶不起的阿鬥,自己家大業大很是目中無人啦,整天嘴裏不是收拾這個,就是收拾那個,見到沒有關係,沒有背景,沒有錢的人,更是不得了,一句話,現在在魏長海跟前那些個人,都是不值一提。
這兒子魏東風,也就品行不端正,這個和魏長海,有著莫大的關係,俗話說得好哈“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
話說回來了,但這貨做事情必須把麵子還的做足。讓別人還的說他的好。
在孫浩他們鎮上說實話,跟著魏長海工作的人,魏長海還是很好的,不管家裏有什麼事,隻要能用到他的,他必到,長說的一句話就是“願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辭。”
在那個時代能開起車的人,真的是拿手指頭都能數清楚了,就魏長海,就有自己的一輛小轎車,薩塔拉也就是普薩在當時那是很有麵的,縣長才開的是北京吉普,車頂還是軍綠色的帆布那種,資產也是相當可觀了,有個小百萬了。
你說人有錢就變壞,特別是男人,為什麼這樣說呢,魏長海就是這樣的人,喜新厭舊的人,現在有錢了,就看原配就配不上他了,三天兩頭的不是打就是罵,最後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就選擇離婚了,也分了有差不多20萬了,最後又找了一個二婚的,聽人說那個女的原先就是魏長海相好的。這次也不用再偷偷摸摸的了,也許魏東風就為這事,天天在外麵給魏長海惹事,整天呢魏長海給收拾殘局,就是花錢消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