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出風頭(1 / 2)

下午,雁南飛一行人應邀。

夏雅嫣是曆史係的,今天的探討會雁南飛也十分感興趣,他對曆史也是比較喜歡。可最讓他感興趣的就是坐在身旁的女神夏雅嫣了。

聞著她身上一陣陣傳來的淡雅想起。

她身上的香味就如同她的人一樣,並不像那些胭脂水粉般濃鬱,她是那種淡雅的,自然的,不追求濃鬱的香。這就是她夏雅嫣。

雁南飛坐在她身旁聞著旁邊女子散發出的香氣,看著她的如同古典美人的臉暇。不由的覺的賞心悅目。在向另一邊看去。南宮靈霜正緊緊的盯著他,看到雁南飛看向夏雅嫣。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雁南飛看著南宮靈霜的樣子不禁的笑了,這小妞答應做她的男朋友才不到一天。連手都沒拉過就這樣管著自己以後可如何。再看看坐在南宮靈霜那邊的白默靈等人。心中不禁感慨:這些都是自己內定的女人,以後一定要好好愛護她們。

殊不知,今天的探討會已經有人為他設下了套。

那人便是那天開學時遇到的尉濤。聽說了今天中午的事情。

便步下了局。尉濤買通了老師和一些學生,為了讓他在這次探討會上顏麵掃地。

自己在去奪下那六個女子的芳心。

“那位同學請你回答下這個問題”那老師從尉濤那知道了雁南飛的樣貌,值這雁南飛問道。

雁南飛站了起來,看到了尉濤正用陰險的目光看著自己。

立刻便懂了。這家夥想讓自己出醜呀。不過你既然給我在夏校花麵前表現的機會,我自然不會放過。自己的智商可不是你們這些普通人可比的。

“這位同學,現在有很多人反對以前秦朝的統治,也有人對於這些產生讚同的觀點,請問你的觀點是”

“春秋戰國時代,諸候不斷混戰,長期的戰爭,使人民生活疾苦,人民渴望和平與統一。而當時的現實,周室已經無法控製局麵。諸候國逐漸強大,通過戰爭來實現統一。當時的社會矛盾是戰爭與和平的矛盾。秦國的變法,是統一的選擇,通過變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戰爭機器,隻有強製性地驅動人力、物力,才能使秦國更加強大。在當時,秦國的“苛政”沒有使秦國滅亡,是有其合理性的一麵。“商鞭變革”獲得秦人的支持,《史記》記載“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在戰爭的壓力之下,想通過所謂的“仁政”休養生息,是不可能的。戰爭是殘酷性,為了諸候國的生存,必需調動一切戰爭資源,必需有兵役、勞役,最終勞民傷財。長期的戰爭,更需要長期地強製性調動一切戰爭資源。如果用“仁政”,就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力、物力,就會在戰場上失敗,最終威脅諸候國的生存。戰爭是災難的開始,又是災難的結束,人類社會渴望和平,意味著戰爭必須結束。曆史選擇了秦國,結束分裂的戰亂。商鞭的變法應運而生,是時代的選擇。在長期戰爭的特殊環境下,曆史否定所謂的”仁政“,而肯定秦的變法。

但統一後,人心思定,人民渴望和平與幸福,社會的矛盾不再是戰爭與和平的矛盾,而是反抗與壓迫的矛盾。人民渴望能有安定和睦的環境,而對秦朝的”苛政“否定。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向前的。統一是大勢所趨,是必然性的。和平是曆史的長期結果,戰爭隻是短期的結果。隻有在特殊性的環境下。“商鞭變革”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秦國統一後,沒有及時改變政策,仍用“商鞭變法”,在“苛政”下,民不聊生,違背了人民的意願,最終被曆史所拋棄。曆史對“商鞭變法”否定,而肯定“仁政”。改變秦朝的命運,是陳勝起義。秦朝強製性調動人力修築工事,因為誤期不能到達,按秦法令要嚴罰,造成陳勝起義。點點星火,點燃全國,帶起反秦勢力,在浩浩蕩蕩的反抗之下,秦國滅亡。這就是為什麼秦國在統一之後滅亡,裏麵有量變與質變的問題。量變和質變是辨證統一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的準備,一切事物的發展,從量變開始,量變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質變。統一前,秦的“量”是指秦地。統一後,秦的“量”是指全國。統一前,秦人經過秦國的長期治理,人心安穩。但統一後,六國之人沒有經過秦政洗禮,對秦的“苛政”難以接受,人心未穩,潛伏動亂危機。《史記》記載“商鞭變法”初時:“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令之不便者以千數。”在這裏可以看到,在變法初期,秦人也抵製變法。六國之民初被秦國統治,同樣抵製秦政。人民在戰爭結束之後,渴望和平穩定的生活,人心思定。而秦國不反思,更換政策,仍用“苛政”。隨著秦統治的擴大,反抗秦的量變擴大,而且秦政越來越苛,達破一定的度後,就會質變。被壓迫的人民,終於起來反抗秦朝,秦朝在起義反抗之下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