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宣一生都在與書打交道,國子監藏書何止萬千,他又不過問朝政,隻是儒道大宗師,卻隻聞其聲不見其人。

“好了,回去吧,你抓緊準備明日的登基大典,這次不同往日,還是要多加小心的!”高隱告誡道。

“是,高相!”

正月十六一大早,宮中的鍾聲便響起,這是自從先皇駕崩後第一次敲響的大朝會鍾聲,也就預示著新帝的登基大典要開始了。

大烈帝皇穿的黑龍袍,這是太祖定下的祖製,楊韶華也不例外,一身雍容華貴的黑龍袍,頭戴冕冠,在一眾內侍的護衛下,從韶華殿出來後前往太極殿。

在洛都五品以上的官員今日都進了宮,太極殿外的廣場上跪滿了官員,五品放在其他州縣,也算得上是一方人物,但在洛都中,還隻能跪在外麵。

大殿內文臣武將分列兩旁,在洛都中養老的幾位老王爺也被拉來鎮場。

“新君繼位,拜!”

內侍細長的嗓音回蕩在的太極殿內外,所有的官員齊齊跪拜,楊韶華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她一直盼望這一天的到來。

“眾位臣工,免禮!”楊韶華威嚴道。

大烈就此換了皇帝,正式進入前所未有的女帝時代,原本信心滿滿的上官博,卻沒能取代高隱的位置,隻是出任了右仆射,還是要比高隱矮上一頭。

這讓上官博心中惱怒,但也隻能應下來,楊韶華很清楚高隱的影響力,為了朝局穩定,高隱是最好的選擇。

楊韶華親政後大赦天下,對涼王、董成這種邊疆大員也是進行了賞賜,另外還下了一道旨意,調雲州王楊徹入洛都輔政。

將右武衛調入洛都後,楊韶華又下旨將上官長鴻的左驍衛調往江南道,上官長鴻不在洛都,左驍衛在副將顧源的率領下離開了洛都。

至於上官長鴻,在三日後的漢江邊攔住了辭官歸去的梅文宣。

“上官長鴻,還真的是你親自動手!”

“梅大人,想必你也知道我的來意,對不住了!”

“哈哈!”梅文宣大笑後低聲說了句:“可惜了,再有個三五年的光景就好了。”

上官長鴻不明白梅文宣的意思,卻隻見梅文宣踏前一步,漢江上頓時狂風大作,原本豔陽高照,突然間是烏雲密布。

“儒道大宗師?”上官長鴻低語。

這一日,國子監祭酒梅文宣以己身為源,在漢江上成為了數百年來第一個儒道大宗師,震驚天下。

據說那一日漢江上風雲際會,梅文宣以兩袖清風為語,與上官長鴻對拚了一招,上官長鴻遁走。

梅文宣在這一戰後突然消失在了天下人的視線中,沒人知道他去了哪,就算大烈的皇城司在事後都尋找了大半年,依舊是了無音訊。

朝廷答應給楊淩的物資也在高隱的推動下進了翰州,董成原封不動的運到了巨虎城,白袍騎的褚江懷親自押運而來。

“王爺,所有的錢糧物資盡數在此,還請王爺查驗!”褚江懷施禮道。

“不必了,褚將軍一路辛苦,本王在府內準備了酒菜,先吃點東西吧。”楊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