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報上隻有四個字,而且是楊嬋親筆所寫,高相病危!

“來人,傳皇城司京都指揮使來見朕退朝!”

“遵旨!”

上書房中,老王爺楊徹也來了,一起的還有房杜與陳致遠、梅文宣等人。

“皇城司還沒收到消息嗎?”楊淩顯得有些焦急。

“回陛下,臣已將皇城司的密件取來!”

皇城司的密件上寫的要詳細得多,高隱在蜀州修建新城過程中,在蜀南染上了瘴疫,他一直隱瞞病情,直到新城全部安置妥當,他回到蜀州城已經是病入膏肓。

“蜀州巡撫衙門的人是幹什麼吃的?這麼大的事居然都不知道。”

“陛下,二公主她在蜀州找尋名醫,但還是無法阻止。”

陳致遠癱軟在地上,他是高隱一手提拔起來的,可以說內閣首輔的位置都是高隱有意給他的。

在這個時代天地君親師的觀念很重,高隱門生中,以陳致遠的官職最大,成績也是最高的。

一向沉穩的他顯得手足無措,將皇城司的密件逐字逐句看了不下十遍。

“致遠,高相他隱瞞此事,有他自己的道理,你不必過於介懷。”老王爺上前寬慰道。

看似是在寬慰陳致遠,也是在寬慰楊淩。

從寒冬臘月離洛都,再到封地巨虎城,後來的登基稱帝,高隱可謂是勞苦功高。

本來已經去龍虎山頤養天年,後來朝局不穩,又主動請纓去了西蜀,不僅平定了謝家內亂,更是徹底解決了蜀南的土司問題,讓蜀州真正的對大烈朝廷歸心。

楊淩不止一次想讓他繼續回內閣主政,都以他用蜀州不穩給搪塞了過去。

其實哪裏是蜀州不穩,不過是怕他的威望影響到楊淩這位新帝,畢竟他始終是外臣,又曆經三代帝王。

朝廷中大半的官員都是他主政吏部的時候選拔的,至今都在各地發揮著作用。

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雖與高隱相處的時間不多,但對這位老相爺還是心悅誠服的。

“陛下,此時就算有太醫在,也無法挽回,還是要節哀啊!”

梅文宣一直在沉默,入了儒仙的他心境比以前要淡定很多,對自己這位摯友,他更多的是惋惜。

“皇太叔,朕想去一趟西蜀!”楊淩突然說道。

“陛下,朝廷近日與南疆李正道摩擦不斷,此時去西蜀,隻怕不好!不如,讓老臣替陛下去一趟,正好也去整頓蜀州江湖門派。”老王爺說道。

楊淩想了想,確實此時老王爺去要比自己更加合適。

“那就有勞皇太叔了!”

“房卿家,傳旨蜀州,加封高隱蜀國公,賜太師銜,另賜郡王葬禮,綽朝三日,百官戴孝!”

“臣,領旨!”

“臣替恩師謝陛下恩典!”陳致遠痛哭流涕道。

楊淩是陸地神仙,但卻沒有能斷絕陰陽的本事,這是天命,人力不可違。

高隱的病危過世對朝廷來說無疑是一次打擊。

五日後,緊趕慢趕的老王爺總算見到了高隱一麵,高家子孫都跪在高隱的榻前。

此時的高隱已經病入膏肓,滿頭的白發,人瘦得皮包骨,雙眼凹陷,眼珠子在眼皮下時不時的轉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