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七徐州大突圍及戰後的華東1
(嗯,實在寫不下去了,每天辛辛苦苦的寫,掙的錢,隻怕連吃頓飯都不夠,所以,隻好完本。百度搜索讀看看更新 最快最穩定)但是寫了這麼長時間,總不好連徐州會戰都寫不完,所以,會大略的把徐州會戰的情況寫完。就是這樣。)
此時,由各戰區增調至第五戰區的部隊已有第46軍、第60軍、第22軍的第50師、第69軍及騎兵第9師、騎兵第13旅等。第五戰區根據統帥部攻勢殲敵的精神調整了部署,將所屬部隊按作戰地區分為魯南兵團、魯西兵團、淮南兵團、淮北兵團及戰區總預備隊。重點是魯南兵團。魯南兵團的軍隊區分為:右翼軍,軍長樊鬆甫,轄第46軍;中央軍,軍團長湯恩伯,轄第20軍團(欠第110師)、第27軍團(第92軍仍屬之)、第50師、第139師;左翼軍,總司令孫連仲,轄第2集團軍、第51軍、第60軍、第75軍(欠1個師)、第110師、第93師;挺進軍,軍長石友三,轄第69軍、騎兵第9師、騎兵第13旅(第69軍進出郯城以北後歸石軍長指揮);韓莊守備軍,代總司令孫震,轄第22集團軍(第51軍之1團仍屬之)。4月25日,第五戰區下達了“作命”第6號命令。其主要內容為:〔68〕(1)臨沂、嶧棗之敵合約兩師團,其主力似已深入我四戶鎮、台兒莊間地區。(2)戰區以消滅敵主力之目的,擬以魯南兵團向左旋回攻擊該敵,並與魯西兵團相策應,圍困之於嶧縣附近山地而逐次擊破之。第一攻擊目標為向城、傅山口、響連屯、獐山之線,攻擊開始預定27日早。魯西兵團(以孫、曹、劉三部編成,由李副司令長官品仙指揮之)以全力西出津浦線,阻止敵南下之增援及遮斷其補給,並以有力之部隊南下與魯南兵團策應,夾擊嶧棗附近之敵。(3)挺進軍應速集結於沭河、沂河間隴海(路)沿線地區,向郯城、臨沂方麵挺進,掩護兵團之右側,阻止敵之增援,並切斷其後方之交通。(4)右翼軍應集結於運河以東、隴海線北側地區,速進出於馬頭鎮、後湖以北之線後向左旋回,即向向城、青山之線攻擊前進。(5)中央軍速夾擊、驅逐正麵之敵後,與右翼軍聯係,向傅山口、鵝山之線攻擊前進。(6)左翼軍集結主力於其右翼,與中央軍聯係,向響連屯、獐山之線攻擊前進;其左翼應保持現在之線,施行佯攻。……(8)韓莊守備軍固守韓莊附近運河之線,阻止敵之突進。(9)戰區總預備隊(約三師及炮兵若幹)分置於徐州、歸德間,策應兩兵團之作戰。統帥部對第五戰區的部署及預定作戰行動基本同意,但在集中使用兵力及控置機動兵力方麵稍作了一些補充指示。蔣介石於4月26日致電李宗仁:“(1)部署適當,希堅決實施。(2)須著眼求敵主力包圍於戰場而殲滅之,勿為作戰地境及到達線所限製,以免樊軍撲一大空再回轉攻擊之煩。(3)外翼如有少數敵人,須由石軍驅逐,勿分割樊軍兵力。(4)馬頭鎮及其以南之敵,須由張自忠及吳良琛部阻止之,攻擊軍應果決向敵側背邁進。(5)須盡量由左翼於孫軍抽出有力部隊以供機動使用。”在戰略上,中日雙方雖然完全不同(日軍是進攻,是企圖消滅徐州附近的中*隊,從而攻占徐州;中*隊是防禦,是企圖消滅進攻徐州的日軍一部,從而保衛徐州)。但在戰役上,雙方的作戰指導都是企圖以攻勢作戰、以迂回包圍行動殲滅對方。(二)徐州外圍作戰及棄守台兒莊戰鬥後,中國追擊部隊與日軍瀨穀支隊、阪本支隊相持於嶧縣附近的期間,日軍第2軍得到了加強。西尾壽造將第114師團的約4個大隊及第16師團的約1個大隊等配屬給第10師團,將獨立混成第5旅團的約2個大隊等配屬給第5師團,並令第114師團接替了第10師團第8旅團的後方警備任務,從而使第一線的兵力大為增加。4月10日,第10師團師團長磯穀廉介由兗州進至棗莊指揮作戰。18日開始轉為攻勢,使用於攻擊的部隊為:以瀨穀啟步兵第33旅團為基幹的瀨穀支隊,以長瀨武平步兵第8旅團為基幹的長瀨支隊和由第5師團轉隸的、以阪本順步兵第21旅團為基幹的阪本支隊。磯穀廉介的部署是:瀨穀支隊在右,沿棗台鐵路向台兒莊進攻;長瀨支隊在中,先向蘭陵鎮、甘露溝,再向禹王山進攻;阪本支隊在左,先向向城,再向四戶鎮進攻。3個支隊並列攻擊前進,我第2集團軍及第52軍、第60軍等部隊堅決抗擊,不斷反擊。至4月底時,雙方激戰於蘭城店、禹王山、泥溝一帶,對當地的一些要點均進行多次的反複爭奪。日軍不僅難以進展,而且3個支部隊基本上均陷於被圍的困境,後方聯係常被切斷。日軍第10師團師團長磯穀廉介為援救處境危急的瀨穀支隊,4月28日將剛剛由第2軍增加配屬的步兵第16師團的草場辰巳第19旅團(以步兵第20聯隊、野炮兵第22聯隊第1大隊為基幹)編為草場支隊,令其由瀨穀支隊右翼投入戰鬥,向台兒莊地區進攻。但進至金陵寺、白山西附近即遭到第110師、第30師的頑強抗擊,被迫轉為守勢。
臨沂方麵,日軍在阪本支隊西去台兒莊戰場後,第5師團師團長板垣征四郎立即於3月31日進至湯頭鎮,爾後又至義堂集指揮作戰。當時青島及膠濟鐵路等後方警備占用了大量兵力,一時無力發動大規模的進攻。4月中旬,因得到獨立混成第5旅團第17、第20兩個大隊及第114師團步兵第150聯隊第1大隊的加強,遂用這些戰鬥力較差的部隊接替警備後方,以戰鬥力較強的國崎支隊進攻臨沂。該支隊是以第5師團的國崎登第9旅團為基幹的一支部隊,淞滬會戰時由華北調去華中;占領南京後,1937年12月31日受命歸還第5師團建製;1938年1月14日在青島登陸歸建,並擔任青島警備。下屬有步兵第41聯隊(欠4個中隊)、步兵第42聯隊(欠1個大隊、2個中隊)、野炮兵第5聯隊的第2大隊、第3大隊及工兵第5聯隊等。國崎支隊於4月16日開始向臨沂外圍陣地進攻,激戰至19日夜,攻占臨沂,24日占領郯城、馬頭鎮。但當繼續前進時遭到我第52軍及剛剛調來、位於澇溝的第46軍的猛烈抗擊及反擊,不但毫無進展,而且被切斷後方聯絡,彈藥、糧秣缺乏,士兵傷亡極大。從進攻臨沂始至4月底,“各中隊傷亡累計達60—75,聯隊實力還達不到1個大隊”。日軍“華中派遣軍”根據徐州會戰計劃派出兩支先遣部隊,以策應“華北方麵軍”的作戰,並掩護本派遣軍主力的開進及展開。第6師團第11旅團旅團長阪井德太郎率以步兵第13聯隊、騎兵第6聯隊、野炮兵第6聯隊的第3大隊為基幹的阪井支隊於4月23日從蕪湖出發,24日在海軍協助下從和縣以東新河口渡江,占領了和縣,26日占領含山,30日占領巢縣;第101師團第101旅團旅團長佐藤正三郎率以步兵5個大隊、野炮兵1個大隊為基幹的佐藤支隊於4月24日從東台出發,26日占領鹽城,28日占領新興城。以上兩支隊均未受到有力的抵抗。蔣介石當時尚未預見到敵對徐州將采取大規模的包圍行動,認為淮南方麵日軍的進攻僅是策應魯南作戰,因而仍本著“以攻為守”的方針,決定在魯南和淮南兩戰場同時采取攻勢,以阻止日軍的南北對進。(請記住我們的網址讀 看看小說網)他於4月30日向李宗仁發出訓令:“(一)魯南方麵:1.敵之攻勢已頓挫。2.決全線轉攻勢,與敵以更大之打擊。3.石友三軍不攻郯城、不顧任何敵人之牽製,向敵後方挺進,並以1旅以上兵力向青島攻擊前進。4.樊鬆甫軍避開馬關鎮據點之攻擊,向敵主力後方挺進襲擊。5.其餘守勢正麵各軍可增加第50、第140兩師,全線轉移攻勢。6.轉攻以後無論效果大小,抑或萬一頓挫,均須適時抽出損害過重部隊至運河後方構築據點工事並整頓補充。7.其他已到、未到控製部隊不得使用。(二)淮南方麵:1.敵總兵力不過4萬,我占絕對優勢。惟敵立內線,如向我任何一點進攻,均感應付困難。2.以打破敵策應魯南企圖,使陷於被動之目的,決製敵機,先采取攻勢。3.韓德勤部應集結兵力,迅速攻擊突進之敵。4.廖磊部先以一部佯攻,誘敵離開陣地而擊破之。5.徐源泉部到達合肥即向當麵之敵進攻前進。6.楊森所部主力應開前方,攻擊巢湖以南之敵,酌留一部守備安慶及沿江要點。7.已令羅樹甲師開合肥,歸徐源泉指揮,並令唐式遵抽調兩團至安慶增防,歸楊森指揮。(三)各方麵攻擊部署細部由戰區決定,務須迅速開始為要。”當統帥部的訓令下達到第五戰區時,由於日軍的攻勢加強,特別是第5師團與第10師團的進攻部隊已聯為一線,戰場正麵增大。為阻止日軍攻勢,中*隊向右延伸翼側,盧漢的第80軍、樊鬆甫的第46軍、李延年的第2軍、譚道源的第22軍以及吳良琛的第13師等都已投入第一線戰鬥。由韓莊北的高皇廟經禹王山至郯城南的南北勞溝及捷莊一線,基本上正在進行著艱苦英勇的陣地戰,勢難按照訓令“全線轉為攻勢”。魯南方麵,直至5月10日,雙方仍處於膠著狀態,其間日軍第2軍雖然又將軍預備的片桐支隊(第9聯隊長片桐護郎所率約步兵2個大隊、野炮兵1個半大隊的兵力)配屬第5師團,增援國崎支隊,並給國崎支隊補充了1100餘預備兵員,但在中*隊的堅強抗擊下,仍無法前進一步。日本大本營認為台兒莊的敗退“有損於陸軍的傳統”,因此於4月30日任命東久邇宮為第2軍司令官,接替了西尾壽造(徐州會戰後又將第10師團師團長磯穀廉介編入預備役)。東久邇宮於5月7日到達兗州,立即下達了發動徐州會戰的命令:除令第10師團、第5師團繼續在魯南進行抑留作戰,並準備分向徐州以西、以東前進外,令“第16師團5月9日從濟寧附近出發,擊敗當麵之敵後,首先迅速進入碭山、唐寨方麵”。該師團當日即渡過運河,進至鄆城附近。南線方麵,“華中派遣軍”的先遣支隊佐藤支隊於5月7日占領阜寧,阪井支隊仍在巢縣。但其主力第9師團及第13師團按照會戰計劃,於5月5日開始北進,當天突破防守北淝河北岸及渦河西岸的第7軍陣地。第9師團沿北淝河西岸的淮蒙公路,於9日8時30分攻占了蒙城。蒙城守軍為第48軍第173師第1038團。該團於7日夜才冒雨從田家庵趕至蒙城,爾後在副師長周元率領下與日軍苦戰1日夜,終因準備不足及寡不敵眾,蒙城被日軍攻破。該團除部署於城外的1個連外,城內副師長周元以下700餘人絕大多數戰死,僅團長淩雲上率士兵9人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