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這種情況,涅勒科夫下令,全軍後撤五十裏卸載,而且首先派出摩托化步兵搜索周圍二十裏範圍,防止任何潛伏的敵人重演昨天的一幕。
聽說夜襲取得重大戰果,東條英機首先對西方躬身行禮,又下令記錄所有參與夜襲的“勇士”名字,最後將戰果向全軍宣告,以提振士氣。
這一次的勝利,畢竟是日軍自諾門坎戰役後,第一次對蘇俄紅軍主力取得大勝,當即在日軍之中引起一陣喧囂,更讓不少軍人爭相效仿,此後十日間,竟然連續有自願非自願的日軍官兵前去夜襲,不過這些夜襲的規模遠不及第一次,而且蘇俄紅軍也加強了防範,使得夜襲效果遠不如第一次,到了第十天,東條英機斷然結束了這種得不償失的戰術。
說是得不償失,其實還說有好處的,整整十天的夜襲,尤其是第一次夜襲的巨大傷亡,嚴重影響了第3坦克軍官兵的士氣,這個情形,直到第16坦克軍的先頭部隊抵達,才開始略微提振。
十天功夫裏,第3坦克軍僅僅試探性的對泰舍特發動了三次進攻,結果發現,日軍竟然將整個城市修成了一座巨大的堡壘,綿延的街壘依托城市的建築修的固若金湯,最狠毒的,是日軍將城中百姓分散布置到各處建築物裏,使之成為日軍的肉盾。
二十萬人駐守的城堡。
坦克部隊的對手是敵人的裝甲部隊,並非是一座巨大的街壘,如果貿然攻擊的話,蘇俄坦克精銳或許會得到一場斯大林格勒式的失敗,所以,涅勒科夫決定暫緩攻勢,等待後麵的步兵集團軍上來。
第16坦克軍以及近衛第2坦克集團軍的司令部,基本同意了涅勒科夫的判斷,尤其是第2近衛坦克集團軍看似強大無比,實則是一支剛剛在庫爾斯克會戰中走下來的部隊,在那次會戰中損失巨大的第2坦克集團軍已經是元氣大傷,不得不加強了近衛第11坦克旅。
可是,一支配備了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的旅並不能令集團軍恢複元氣,是以在被派往遠東前,蘇軍最高統帥部又臨時從緊急為它補足了兵員。但是,人員容易補充,所有的技術裝備卻不是一時能夠補充上的,所以,現在的近衛第2坦克集團軍看似人員完整,實則各種裝甲裝備缺編達到了四成多,戰鬥力大打折扣。
因為近衛第2坦克集團軍也是統帥部的心頭肉,是以斯大林也同意了整個集團軍暫時對泰舍特圍而不攻的計劃。促使這位俄羅斯暴君做出這個決定的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美國希望中俄能用談判解決領土爭端。
盟國兩個成員因為領土爭端大動幹戈彼此開掐,這簡直就是盟國的巨大醜聞,此事早已上了軸心國的報紙,戈培爾甚至錄製了新聞電影,在德國各地上映,用以鼓勵德國軍民的士氣。
如果不能盡快平息整個爭端,盟國開辟第二戰場的計劃還不知要拖到多久,結束這場戰爭更是遙遙無期。
所以,杜魯門總統提出建議,以正在中國訪問的馬歇爾作特使,來調解中俄兩國的爭端。無論是******還是斯大林,都要給美國一個麵子,所以斯大林準備談一下,看看******,哦,錯,是那個年輕將軍宋雨航準備提點什麼條件。為了表示下誠意,同時也是為了給自己集結軍隊爭取時間,斯大林同意了進行談判。
“莫洛托夫同誌,這次去中國的南京,希望你能為我爭取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時間,有了這段時間,我就可以組建遠東第二方麵軍,全麵的,徹底的,擊敗那些東方人!”說著,斯大林用力一揮手臉上氣憤的道。
與此同時,接到了南京來電的宋雨航,這時正施施然坐在趕往泰舍特的火車上,看過電報後,他輕笑一聲:“美國人急了,好啊,回電,同意談判,希望能在春天按時展開派兵計劃。”
徐圖安聽了一愣,這是給美國人的最後通牒麼?不過宋雨航不關心這件事了,轉而去問唐誌強的情況。
此時的唐誌強已經到達泰舍特以東二十公裏,並設置了自己的防線和前進基地,隨後第一機械化軍的後續部隊陸續趕到,大量的裝甲車輛也卸下了火車,看似防線是包圍泰舍特的日軍,實則部隊的炮口一律指向遠處的俄軍陣地。
俄軍近衛第2坦克集團軍緩緩推進,不斷壓迫日軍的外圍,也來到了距離泰舍特大約三十公裏的地方,與中國軍隊遙遙對峙。
“頭,司令官要和你說話。”
從通訊參謀手中拿過步話機,唐誌強聽了一陣,才臉色古怪的放下話筒,對部隊下令:“向西緩慢推進。”
原來,宋雨航在通話中明確告訴他:向西緩慢推進,壓縮蘇俄軍隊空間,努力迫使俄軍挑起衝突,隻要俄軍開第一槍,就堅決消滅他們!
第一機械化軍全軍上下十萬餘眾,僅僅一個第一師就擁兵四萬餘人,各式裝甲車輛不弱於全盛時期的俄軍近衛第2坦克集團軍,如果說正麵真刀真槍的打一仗,雙方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可是,俄軍就真的會讓他們如願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