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段指揮官瓊斯準將見風浪太大,水陸坦克無法下水,就命令將坦克直接送上海灘,但這樣一來到達海灘的時間提前了,為了等待配合作戰的裝甲車輛,坦克登陸艇不得不在海岸附近徘徊等待,德軍抓住機會猛烈炮擊,擊沉了2艘坦克登陸艇。
直到六時四十五分,剩餘的水陸坦克和裝甲車輛才駛上海灘,可剛上海灘,就被德軍炮火摧毀了好幾輛。
接著第一波1500名士兵開始突擊上陸,因為海中有一股向東的潮汐,以及岸上迷漫的硝煙,使得士兵難辨方向,隊形也變得混亂。上陸時士兵們要先趟水涉過一米多深,50至90米寬的淺水區,再要通過180至270米寬毫無遮掩的海灘,才能接近到堤岸,而且這一切都在德軍密集而猛烈的炮火下。
所以在最初的半小時裏,這1500名士兵根本無法投入作戰,隻是在淺水中,海灘上為生存而苦苦掙紮。在第一批登陸的8個連中隻有2個連登上預定海灘,但也被德軍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
由工兵和海軍潛水員組成的水下爆破組,傷亡慘重,裝備丟失損壞嚴重,但仍克服困難冒著德軍炮火開始清除障礙物,在東段開辟出兩條通路,在西段開辟出四條通路,可惜在漲潮前來不及將通路標示出來,後續登陸艇一直找不到通路,擁塞在海灘上聽任德軍炮擊。
最後的結果是美軍的前一個梯次的二個團的攻擊成為了無效攻擊,第二梯隊的美軍官兵必須沿著海岸邊三十多米高的懸崖陡坡前行,在整個奧馬哈海灘上有四個被海水衝刷出的深穀,成為通向內陸的天然出口。
他們需要做的是將德軍設在那裏的工事摧毀,將堵塞的穀口的障礙物爆破掉,然後向德軍陣地縱深推進,看似簡單的計劃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死亡之路,事實證明往往越簡單的任務就越難完成。
宋雨航站在艾森豪威爾的身後望著戰術參謀在不斷的標注奧馬哈海灘上的德軍火力點,宋雨航就想不明白,之前這些情報人員都幹什麼去了?怎麼總是來這麼無用的馬後炮啊?現在前方都已經屍橫遍野了,情報也終於核實準確了,難道這個所謂的核實非得用士兵的生命去核實嗎?
宋雨航有一種想將盟軍情報部長威爾德少將一腳踹出去的衝動,胖乎乎的威爾德讓宋雨航越看越不順眼,無奈之下宋雨航隻好將頭轉向一旁,落得個眼不見心為靜。
美軍第五軍在“奧馬哈”灘頭遭遇了德軍頑強的抵抗,血戰從黎明一直持續到了中午,已經得到3次增援的美軍依然無法有效打開灘頭陣地,四道溝穀依然有效的控製在德國人手中,無奈的美軍隻好用戰列艦冒險抵近海灘,意圖使用大口徑艦炮直瞄摧毀德軍位於溝穀兩側高地上的鋼筋混凝土工事。
而在猶他灘頭的中國遠征軍第五輕裝師顯然要比美國人頑強得多,已經突破了德軍四道防線的中國士兵在第五道防線上同增援而來的德軍裝甲擲彈兵展開了一場空前慘烈的大血戰。
雙方幾乎都裝備具有時代意義的突擊步槍,M1944對G44,在狹窄的戰壕中雙方都在拚命的發射著彈藥,從交通壕上飛來飛去的手榴彈,顯然雙方都是經驗老到的久戰之兵。
德國人同樣也是第一次遇到如此戰技專業並且無比頑強,戰鬥意誌如鋼鐵般堅硬的對手,他們引以為豪的戰鬥意誌在這裏絲毫發揮不了作用,因為他們的對手比他們還有頑強得多。
對於中國軍隊,德國人一直以來的評價並不高,雖然中國軍人的意誌堪稱頑強,但是中國軍隊缺乏係統的參謀指揮機構,軍隊雜亂缺乏統一編製、訓練、武裝、派係分立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通過此番交手,中國軍隊精悍的戰技和頑強不懼犧牲的精神徹底的震驚了德國軍方,他們需要對這個當年的學生進行重新的評價,很顯然,老的一套評價已經過時了,中國軍隊已經浴火重生了。
在位於巴黎的德軍西線總指揮部內,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在巨大的沙盤前來回的踱步,各方麵彙聚而來的情報表明盟軍從2月26日淩晨開始的進攻並不是所謂的佯攻,而是一次真正的蓄謀已久的大進攻。
但是柏林方麵的元首卻不這樣認為,希特勒一直固執的認為盟軍是在進行一次空前的戰略欺騙,即便是埃爾溫.隆美爾和弗雷德裏希.多爾曼輪番進言,希特勒一直固執的堅持己見。
因為幾乎全部的戰略機動的裝甲師都直接掌握在希特勒的手上,所以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盟軍在諾曼底一步步的前進,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非常清楚,如果戰況繼續下去的話,那麼諾曼底被盟軍突破也隻是個時間問題了,一旦盟軍的裝甲部隊打規模的登陸,占領了足夠縱深的登陸場,那麼一切就都晚了,但是事實是他手頭的兵力卻不足以將盟軍趕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