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太醫署上下合力,用最快時間編纂了一本《針灸研經》,上麵詳細記錄了施行針灸之術的三十五個條件禁忌以及四十七處禁針穴位,為的就是用嚴管取代禁製,可惠帝仍堅持禁令……”
鄭臨彰回顧起過往種種,仿佛曆曆在目,眼中盡是悵然。
蘇藜聽罷亦是歎息連連。
“好在禁製僅限宮中,這些年來民間的針灸醫學仍舊方興未艾,想必蘇姑娘定擅此術。”鄭臨彰適時問起。
蘇藜點點頭,“說不上擅長,但替鄉裏鄉親們看些簡單病症時十有八九我都會用到。先通經活絡、調和陰陽再配合湯藥,方能手到病除。”
蕭即墨聽她幾番言語,眼中淨是欣賞之色。
又是一陣探討後,鄭臨彰開始介紹起德善堂內為蘇藜置辦的一些書目來,“蘇姑娘既乃神農後裔,想必《神農本草經》早已熟讀,《黃帝內經》、《傷寒論》一類定也不在話下……”
鄭臨彰滔滔不絕地介紹著醫藥著作,蘇藜麵露尷尬,扣扣腦袋回道:“其實正經醫書我隻讀過《蜀本草》、《六十病方》和《敝昔醫論》,大多時候都是偷著術士、郎中們積攢多年的病例來看。鄉親們也隻有付不起診金的才會大著膽子找我來看,你們可別高看了我。”
“《敝昔醫論》?”鄭臨彰和蕭即墨竟同時出聲。
“確定是敝、昔、醫論?”一直彬彬有禮的蕭即墨激動地上前在桌麵上比劃著字跡急於跟蘇藜確認。
蘇藜懵懵地點點頭,不明白剛剛作古正經的兩人怎麼突然沸騰起來。
“不知蘇姑娘可有將此書帶來?”看得出蕭即墨很是迫切,但言語仍舊輕柔。
蘇藜搖搖頭,“那書不是我的。”
鄭臨彰和蕭即墨皆流露出些許失望的神色。
“可那書我已看得滾瓜爛熟了,你們很需要嗎?”蘇藜淡淡說道。
鄭臨彰大喜過望,“蘇姑娘真是我太醫署的貴人,此《敝昔醫論》據說乃失傳的扁鵲派醫藥聖典,我們曾派人四處找尋過,皆未可得。”
“是啊,未曾聽聞過扁鵲先祖有到訪過西南地區,竟不知這典籍竟會在蜀地出現。”蕭即墨邊說著眼中都似有金光閃現。
鄭臨彰轉身鄭重其事地對蘇藜說道:“《敝昔醫論》能填補扁鵲學派醫藥論理的空白,對太醫署乃至整個醫藥界都至關重要,還要勞煩姑娘細細轉述以便記載清楚,老夫在此謝過了。”
“謝姑娘!”蕭即墨也鄭重其事地跟著躬了身子向她道謝。
蘇藜連連擺手,“哎呀,別,別客氣,你們剛說的《神農本草》、《黃帝內經》什麼的也讓我好好學學行嗎,我實在感興趣得緊。”
“這是當然。”鄭臨彰側身看向蕭即墨道,“即墨,這重著典籍以及與蘇姑娘交流學習的重任就交付與你了,你可要盡心盡力。”
“是,學生自當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