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軍人!軍人就要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挺身而出!現在,上海的局勢大家都清楚,誰敢保證日本人不會越界殺過來!?浦東、南市有數以百萬計的老百姓在心驚肉跳地過著日子,他們在盼望著中國的軍隊;在盼望著自己的軍隊;在盼望著你們!!......現在,我們就要開拔,我們要去保衛我們的同胞!要去保衛我們的國土!要去保衛我們軍人的尊嚴!!......”這是四師的王萬齡將軍在給全軍做開拔總動員。
除了四師,今天一早,全部參與整訓的部隊都開始了開拔總動員!
這次參加整訓的部隊,除了原本就素質出類拔萃的教導總隊外,大多數的部隊都遠沒達到譚笑需要的整訓達標要求。但是,這些部隊的戰鬥力已經有了質的飛躍:與曆史上的**主力相比,原來的一個師隻有不到一萬人,而現在每個師有兩萬兩千人;原來的一個師隻有大約四到八門炮,現在各師算上迫擊炮和高射炮能達到五十門以上;原來每個師的輕重機槍隻有六十條到兩百條左右,現在每個師的機槍已經達到恐怖的一千多挺;原來的**部隊要數著子彈帶裏的子彈用,現在各軍的彈藥敞開供應;原來各軍除了子彈就是長柄手榴彈和炸藥包,現在槍榴彈、不同用途的進攻、防守、反坦克、高爆、燃燒、煙霧、強光等各種性能手榴彈一應俱全並且還有大小用途不一的各種地雷......
更重要的是戰術!原來的**戰術落後,現在的**在譚笑根據部隊老兵多的實際情況調整了訓練重點,以練戰術為主,輔以新武器使用訓練的做法,使**現在的單兵戰術、小組配合戰術、班排連營團級戰術都有了飛躍式的進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現在的**,如果在雙方沒有空軍和海軍助陣的情況下對陣,這二十個師隨便哪一個都有獨力對抗日軍一個甲種師團的能力!
心理上,現在的**在經過大量的反日宣傳灌輸以及訓練中普遍地以日軍為參照對象的做法影響,不光不存在怯敵心理,相反,很多部隊聞日即起戰意;這些日子在各軍連營以上甚至團級部隊通過主官請戰的已經很多了!在得到要有軍事行動的通知後,各部是士氣極為高昂,人人臉上熱情洋溢、鬥誌昂揚!
今天開始的一連三天,譚笑的工作就是往各部巡視動員情況,同時參與巡視的還有一大批隨員,甚至包括那些從美國來的華爾街猶太金融老大們和“M”、戴高樂等外國友人。他們也會參加就在零陵本地的駐軍視察。
“我覺得,中國的軍隊真的很強,至少不比日本人差......中國人完全沒有必要害怕和日本開戰......”戴高樂忍不住了,他總想找到切入口把話題帶進中國結盟列強的談判中;今天的淩晨,租界發生震驚世界的大屠殺事件,已經把列強全部逼到了把戰爭進行到底的境地。當然,他們還不清楚領事館的遭遇......
“就憑這些部隊?”譚笑聽到戴高樂的讚譽並不顯得多自豪:“他們能打贏一場,嗯,甚至很多場戰役,我不懷疑。但是,他們能贏得戰爭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們和日本人開戰,就是戰爭,我們不可能把中國的大地卷起來裝在軍艦上運走......”
很顯然,譚笑就是要把竹杠敲到底!
“作為盟友,我們當然會力所能及地給中國提供支援,但是,譚,你不覺得你要得太多了嗎?”他知道列強一定要再付出代價,很大的代價;但是,他希望小一些。
“我想,作為參加過上次在歐洲的那場大戰的你們,應該很清楚一場戰爭的消耗;現在我們看到的,也許在一場會戰後,就不存在了......日本有上億的人口,你認為他們會與我們展開多少場百萬人以上的會戰?......我的意思是,假如我們真的參戰的話。”譚笑舉出歐戰的例子,這讓人無可辯駁----歐戰有多少個人數上億的國家對決呢?
“譚,關於你的條款,我已經傳回國了,我想,你不必擔心我們會半途和日本人媾和,你知道,這場大戰必須有一方投降......”“M”繼續道。
“是的,有一方投降......比方是日本,但是他們提出了投降的條件;提出了你們可以接受但中國無法接受的條件也是一種可能!所以,我還是不能說服政府參戰,恰恰相反,我會讓政府給日本人一些壓力,讓那些狗娘養的知道我們的存在,但中國不應該參戰!”譚笑的態度很明顯:對日本,中國是痛恨的,中國會利用這個時機對日本進行敲詐,但是,不會參戰;除非,列強能給中國足夠的信心和保證,他們不會撇下中國人。中國人需要什麼樣的保證呢?現在“M”和戴高樂很頭疼。
是的,按照譚笑的大會戰理論,就算是譚笑所提出的軍援條件全部滿足,那也隻是可以支撐中國去多進行兩場會戰而已。至於他提的那些抵押條件?這可不是他們自己能做主的,必須要得到國會的批準。
“對了,我聽說貴國擬邀請德國公海艦隊前來維持台灣島以北的海麵和平?”“M”忽然問道,他是在今天收到南京的英國間諜的回報,南京政府對日本作了五項通知,其中有這一條。剛開始的時候,他聽了覺得非常不滿,中國和德國走得太近了!但是,後來他反複思考發現這未嚐不是好事,畢竟德國公海艦隊一旦離開,英國國會說不定會給遠東派重兵!
“哦,這件事!......我們有點一廂情願,你知道,我們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那些德援能夠順利進口......現在欽州灣的進口甚至隻能用走私來形容,而上海的情況太亂了......德國人不見得同意,他們隻盯著歐洲,昨天我還和他們的人交流過,公海艦隊的遠航,需要很大一筆開支,中國付不起......”譚笑在“M”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忽然靈機一動:德國公海艦隊要到上海,何止是他和德國人希望的,英法難道就不希望嗎?這裏頭或者還可以敲上一筆!
其實此時的德國公海艦隊還非常的弱小,作為海軍力量,它根本不會對英國造成影響;但它是一種態度,代表德**事方向的態度!如果德國人把公海艦隊派往上海,那麼就是一種歐洲警報解除的訊號。要負擔這麼一支小艦隊的經費,英國人完全可以做到。“譚,我個人認為貴國邀請德國艦隊到上海是一種非常明智的做法;德**隊的軍紀不錯,他們至少不會殘害平民......也許,由我們負擔它一路上所有的油料以及其他補充所需,讓它到上海是一個可以促成這次遠航的辦法......”“M”跟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