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苦修七年終悟道(1 / 2)

在這震動的過程中,會明顯感受到意識脫離了身體,進入到純粹意識的狀態。

在這純粹意識狀態下,隻要自己睜開眼睛,就能看到意識創造出來的意象。

這就是入夢了,但是是有意識地入夢。

李耳這兩年來出神了無數次,他能夠在出神之後,快速入夢,在夢境中進行創造。

他能在夢境中自由創造各種各樣的事物。

隻要想象力豐富,沒有什麼是創造不出來的。

比如李耳當初入夢後想象自己手中會有一把劍,結果手中果真憑空出現了一把劍,這讓他驚喜萬分。

更好玩的是,李耳想象自己腳下出現一朵雲,果真就會有一朵棉花般的雲出現在他腳下。

他想象自己踩著雲飛上天空,果真這朵雲就會載著他一飛衝天。

意識的創造力實在是太強大了,李耳是心知肚明的。

夢中的這個意識和現實中的意識不同,這個意識具有無窮的創造力,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夢境中創造各種事物。

但這些並不是李耳所追求的境界,就算知道了意識的創造力,也依舊無法知道“無”究竟是什麼。

他不管在出神狀態中怎麼尋覓,都無法感知到“無”。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五年又過去了。

公元前551年,時年李耳二十歲。

一日,李耳的意識離開了身體,進入到出神狀態中,這一次,他不想睜開眼睛了,不想再進入夢境中了。

他想要在這種純粹的意識狀態中尋找宇宙的源頭“無”。

他的意識飄在虛空之中,沒有感受到任何物體。

接著,他讓自己的意識不斷地往下沉,看看意識有沒有盡頭。

意識確實按照他的意願不斷地往下沉,沉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但是都沒有觸到盡頭。

緊接著,他讓自己的意識往上升,看看有沒有盡頭。

結果意識上升了接近兩炷香的時間,也依舊觸不到盡頭。

他停下來思考,思考,不斷地思考,為什麼花費了整整七年都找不到宇宙的源頭“無”?

就在這時,李耳提出了一個疑問。

“我為什麼要找“無”?”

最後,他笑了。

笑了很久。

笑得很瘋狂。

他笑自己怎麼那麼傻,花了整整七年找一個再明顯不過的東西。

宇宙的源頭“無”,能找得到嗎?

既然“無”超越了意識,又何必要尋找他。

就好像人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卻一味地去尋找眼睛,有意義嗎?

人能看到東西,不就證明有眼睛存在了嗎?

“無”也是一樣,人能感受到“有”,不就證明“無”存在了嗎?又何必勞心勞力地去尋找?

李耳七年的時光,處在完全無念無想的狀態中,他幾乎忘記了自己的存在。

在這種無我的狀態中,頭腦一念不生,完全沒有煩惱苦痛,隻有平安,自由,喜悅。

這不就是萬物的本然狀態嗎?

隨著完全放棄尋找“無”,李耳開始真正地悟了。

他給這個“無”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道”,或者叫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