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無顏完全不認同李耳的話,道:“若是按老子先生的道德去做,我想我們必然活不長久。就像世間柔弱的動物,如山羊、兔子等它們隻會成為豺狼虎豹口中的食物。想要在這個世間生存,我認為柔弱完全不可取。”
李耳哈哈一笑,道:“常子先生口中的柔弱並非我說的柔弱。我所說的柔弱並不是什麼都不做,更不可能坐以待斃。”
“哦?”常無顏感到十分詫異,問道:“那老子先生口中的柔弱是指什麼?”
“我口中的柔弱乃上善也!”李耳回答道。
“何為上善?”常無顏追問。
李耳正色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上善就像水一樣,水不僅滋潤了萬物,利益了眾生,而且還能做到不爭不搶,順應自然。水處在所有人都厭惡的地方卻能做到無怨無悔,所以說水非常接近道。而我口中的柔弱就像水一樣,隻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又能保持與世無爭的謙卑。就算自己處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做到無怨無悔。所以說柔弱是道之德行,是一種處世態度,不是指做一個軟弱之人。”
“世間怎麼可能會有這種人?”常無顏擺了擺手,否定道:“我活了那麼久就沒見過這等上善之人,終究來說,老子先生的上善過於理想化了。”
“你說得對!”李耳認同道:“畢竟隻有聖人才能擁有上善,未悟道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有?上善乃道之德行也,隻有與道契合的人才能表現出來。所以,隻要大家悟了道,就會擁有上善,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常無顏始終不認同李耳的說法,道:“人明明有身,看得見摸得著,老子先生為何卻說人的本性是道?人明明如此脆弱,為何卻要柔弱謙卑,處於下位?我認為老子先生的道始終不適合世人,老子先生的道過於理想化了,人根本就難以做到!”
李耳道:“我和常子先生完全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所以才會有截然相反的看法,這很正常。若有一天常子先生能悟道,我相信常子先生會明白我今天說的道的,現在我跟先生說什麼都沒用,總之我還是保持我的觀點,我始終都是惟道是從,始終以無為而治為治國之道。”
常無顏嚴肅道:“總之我看不到老子先生的道我是不會認同的。我隻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看到這個世間充滿了惡,我認為隻有以智統國,以智取勝之道才能拯救如今的周王室。”
就這樣,兩人始終都隻堅守自己的觀點,絲毫沒有退讓。
時間緩緩流逝,半炷香也終於燃到了盡頭。
主持官吏快步走上台來,大聲說道:“時辰到,請兩位先生停止辯論!”
說完,李耳平靜地點了點頭,而常無顏則顯得有些錯愕,隨後,他們相互行了個禮就走下台去了。
台下,民眾們開始嘰嘰喳喳的議論了起來。
“這次一定是老子先生贏吧!常子先生的以智統國之道過於極端了,天子是不可能采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