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接著道:“道即是萬物的本性,也是我們的本性,世間沒有任何一物能離開道獨立存在。道真的很完美,祂不生也不滅,祂永遠如其所是,恒常不變。就像我一直說的,道就像水,萬物如水中的倒影,倒影出現在水麵上,水不會有任何影響,祂任憑倒影出現於其上而無怨無悔。天地萬物,包括我們的身體就如水中的倒影一般,當意識出現了,它們出現在道之上,短暫的存在了一段時間。等到意識消失了,它們也跟著消失了,好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般。而一直存在著的隻有道,道不管意識出現還是消失,祂都一直存在著。就好像水不管有沒有倒影都不會影響水的存在一般。隻要我們專注於道,不過多地關注外在的一切,任憑萬物生滅而不去執著,我們就能夠活得逍遙自在了。”
李耳將道講得簡單明了,每個人都能很好的理解。他之所以不耐其煩的將道比喻成水,將天地萬物比喻成倒影,就是為了形象生動地將道說明白。
李耳繼續給眾人解釋道:“道本來就非常簡單,所以才說大道至簡。道簡單到沒有形象,但祂卻一直存在著,祂完全不受天地萬物生滅的影響,永恒如是。”
“可是人卻喜歡把道想象成複雜的東西,認為道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其實根本不用那麼麻煩,道與我們完全沒有距離,我們也不需要去求道,因為我們已經是道了。”
“就好比一個男人不需要證明自己是男人一樣。他是不是男人難道自己不清楚嗎?為什麼要去證明?”
“道也是一樣,隻要我們放下固執己見,靜下心來好好感受一番,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一直都不離道。”
“萬物自然的狀態就是不分別,那就是道。無奈我們喜歡分別出萬物的善惡美醜,好壞對錯。這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分別使得我們遠離了道,分別使得我們成為了分裂的個體,使我們認為我們是不同的生命。”
“這種錯誤的認知徹底扼殺了我們對道的認識。就算我們一直處在道之中,可我們卻沒有發覺。”
“回到道中來吧,不要再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的事物上了,不要再把自己的身體當一回事了。天地萬物真的一點都不重要,唯一值得我們關注的隻有道。”
“隻有道才是我們的本性,失去本性我們是不可能感到平安的。”
“人為什麼喜歡爭權奪利?人為什麼會變得貪婪?因為人隱約覺得自己不完美,因為人隱約覺得自己失去了某樣很重要的東西,那東西就是道。”
“人想通過獲得功名利祿,財色名利去填補內心的空洞,以為獲得這些東西就能獲得完美。”
“其實並不能,因為功名利祿,財色名利也如水中倒影一般,出現了一段時間就會消失。這些虛幻之物並不能讓人滿足,雖然能暫時讓人感受到完美,但終究不過是自欺欺人。”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人的壽命如此短暫,即使獲得錢財無數,死了也無法帶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