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容若有所悟,道:“也就是說,宇宙不過是意識創造出來的假象,真正存在的隻有道。所以,我們不需要執著於身體,不需要執著於世間萬物,隻是把它們當成是一場夢。我們隻需要與道認同,我們便能活得逍遙自在了!”
李耳豎起大拇指,道:“師傅說得非常正確,若是天下人都如師傅般一點就通就好了。”
商容哈哈一笑,道:“聃兒過獎了,想當初是為師教聃兒,如今卻是聃兒教為師了。”
李耳笑道:“沒有師傅的教誨就沒有如今的聃兒,師傅教我守柔之道非常受用,聃兒一直遵循守柔之道而行,實在是受益匪淺。”
商容點頭道:“聃兒能一直記得守柔之道,為師很是欣慰。”
李耳道:“聃兒悟道後才明白,師傅教的守柔之道乃道德也。”
聽到道德這個詞,商容很是好奇,問道:“何為道德?”
李耳回道:“所謂道德就是道之德行也。道不會分別善惡美醜,祂始終看到自身的完美,能做到惟道是從,所以祂才具有柔弱,謙卑,不爭不搶,順應自然的美德。人活在這個世間,隻看到身體及萬物,看到世間萬物都是生滅無常的,因此人便起了分別心和得失心。有了分別心便有了善惡美醜的觀念,有了得失心就有了種種欲望、煩惱和苦痛。所以人常常都是背道而馳的,我們因為把自己的身體當真,把世間萬物當真所以才無法擁有道德。隻要看到道的完美,與道認同,我們的心就會變得柔軟。因為與道認同後,我們就不會感受到威脅,我們隻會感受到圓滿,試問這樣的狀態下,人怎麼可能還會有得失心?沒有了得失心,不就等於沒有了煩惱苦痛了嗎?我們之所以不願意變得柔軟,不願意變得謙卑,心中總是充滿著種種欲望,是因為我們看不到道的完美。所以我才說,隻有悟道才是唯一的出路,其他道路都是行不通的。”
“哈哈哈。”商容笑道:“沒想到守柔之道就是道德。其實這也是自然規律啊。在為師看來,天地就是一部天書,裏麵蘊含的自然之道對我們來說非常受用。為師觀察世間萬物,凡是堅硬的事物皆易碎,而柔軟的事物卻能夠長存,就好像人的牙齒和舌頭一樣。然後我再將這些規律運用到我們為人處事中來,發現非常受用。我發現剛強的行為往往會引發矛盾和衝突,而柔弱的行為卻能化解矛盾和糾紛。這完全就是自然規律,可惜世人居然沒有發現,還總是違背自然規律做事,實在是太傻了。”
李耳讚同道:“師傅說得沒錯!天地間有很多自然規律都是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到的,可是人卻喜歡逆天而行,不遵守自然規律而行。柔弱勝剛強的道理非常簡單明了,可世人卻視若無睹,反而逆其道而行之,導致世間有那麼多的矛盾和衝突。若是人人都願意守柔,試問天下又怎麼可能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