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欣慰地點了點頭,“殿下真不愧是我說的萬中之一。總之我恭喜殿下感受到道,殿下能夠超越死亡真的很難得,這可是很多人窮盡一生都攻克不了的難題,結果殿下輕輕鬆鬆就給跨越過去了。”
姬晉謙虛地說道:“哥哥過獎了,人知道自己將死時,除了放下還能做什麼呢?就算自己不接受又能怎樣呢?既然這是命運的安排,我也應該順應天意,不再去抵抗才對。好在哥哥將道傳進了我的心中,我才能通過與道認同從而超越死亡,才能感受到道的完美和自由。”
一旁的師曠忍不住誇讚,“看來太子殿下也成為了悟道的聖人了!”
姬晉笑道:“太宰言重了,晉算不上什麼聖人。”
師曠道:“二位能夠完全做到惟道是從,實在是令老夫佩服。老夫即使聽到了道,心中也無法說服自己做到惟道是從。”
李耳道:“太宰莫要著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性,想要徹底做到惟道是從確實是要下一番功夫消除掉自身的習性才行。”
聽到習性一詞,師曠來了興趣,“老子先生,你口中的習性指的是什麼?”
李耳回答:“習性就是我們長年累月按照頭腦的命令去行事後養成的壞習慣。比如,我們相信自己是一具身體,這個信念從我們出生之時就被身邊的人灌輸進我們的腦海裏了。哪怕現在我們聽到了道,反反複複地對自己說我是道,可是我們的心還是很難接受這個說法。我們始終都會認為自己是一具身體,這使得我們根本無法與道認同,因此無法感受到道的完美。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處在無為的狀態中,不去理會頭腦中的聲音,不過多地去關注自身及外在環境,徹底地靜下心來感受道,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消除習性。習性通常是因為作為而養成的,而消除習性最好的方法就是無為。”
師曠恍然大悟,“原來如此!老夫明白了,老夫終究還是被自身的習性給阻礙了,所以才無法做到惟道是從。”
李耳安慰道:“太宰不必著急,隻要時時刻刻處於無為的狀態中,習性很容易就會消除掉的。難就難在自己能不能做到無為而已。”
師曠問道:“那該怎麼做才能做到無為?無為似乎太難了,我們每天都有各種事情要做,怎麼可能做到無為?”
李耳笑了笑,答道:“無為不是指什麼都不做,而是一種為人處事的心態。隻要我們不過多地關注自身及外在環境,始終以道為中心,始終以道作為自己生命的實相,任由萬物自生自滅而不去幹預,那麼我們就能處於無為的狀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