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恒常之道不可道(1 / 2)

眾人聽了一頭霧水,相互之間大眼瞪小眼,完全不知道李耳在說什麼。

有村民歎氣道:“完了,老聃講的道實在是太高深莫測了,根本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聽明白的,我看我們還是回去吧!”

李耳笑了笑,安撫道:“大家稍安勿躁,我會慢慢跟大家解釋的。”

李耳開始解釋:“能夠說出來的道就已經不是恒常的道了。能夠說出來的名,也已經不是恒常的名了。沒有名才是天地之根源,有了名便開始孕育出萬物了。所以常保持“無”的心境便可以感受到“無”的奧妙,常保持“有”的心境,就可以觀察到萬物的由來。“無”和“有”乃同一個根源,卻有著不同的名字。”祂們同樣玄妙而又神秘,是一切奧秘之門。

眾人聽了李耳的解釋後覺得道確實很玄妙,但還是聽不懂李耳在說什麼。

有村民問道:“老聃,為什麼說出來的道不是恒常的道了呢?難道道不能說嗎?”

李耳回答道:“道不能說,因為道不是概念。凡是能說出來的都是概念,而概念都出自於意識。道不在意識之內,不在五行之中,祂超越了時間和空間,是不生不滅的存在。道是意識的源頭,意識是從道這裏生出來的。”

村民們聽了全都愣住了,他們還是聽不懂李耳在說什麼。

有人問李耳:“老聃,道和意識的關係是什麼?我們人以及天地萬物是怎麼來的?”

李耳回答:“道是意識的源頭,但是世間萬物並不是出自道,而是出自意識。道生出意識,而意識孕育出萬物。”

那人不解,又問:“意識如何能夠造物?”

李耳回答道:“意識確實能造物,我們可以參考我們晚上做的夢,夢中的天地萬物就是由意識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們這個看似真實的世間其實也是由意識創造出來的。”

說完,眾人無不驚訝得目瞪口呆。

又有人問道:“可是我們現實中的事物看起來如此真實,如此穩固,如何能說是由意識創造出來的呢?”

李耳回答道:“現實中的萬物哪裏穩固了?現實中的萬物一樣在變化,隻是變化得比較緩慢罷了。我們總是以為現實比較穩定,而夢境比較不穩定,就認為現實是真實的,夢境是虛幻的,這說法其實是不合理的。因為真實的事物永遠是恒常不變的,會變化的事物證明已經不是恒常的事物了。而非恒常的事物就是虛幻的,它們總是處在變化之中,是沒有任何意義可言的。”

“這……”

眾人震驚得說不出話來,畢竟李耳說的這些確實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那人再問:“老聃,那道又是什麼?我們的本質是意識還是道?”

李耳回答道:“我們的本質是道,不生不滅的道。意識隻是道的“用”罷了。如果把道比喻成人本身,那麼意識就是我們的頭腦。我們在頭腦裏想象出一個蘋果,並不代表這個蘋果存在。同樣的,道用意識想象自己是個人,想象出天地萬物,但並不代表道是個人,也不代表天地萬物是真實的存在,真實的存在隻有一個,那就是道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