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這就是我講的平衡之道,大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問了。”
劉真站起來問道:“先生,修道是不是就是在修平衡之道?”
李耳點了點頭,回答道:“是的,不偏不倚即是道。我們的頭腦喜歡帶我們偏離道,它讓我們去執著於自己的身體以及世間萬物,它讓我們去區分事物的善惡美醜,高低貴賤,我們若是聽從頭腦的命令行事,我們就會偏離道,一旦我們偏離道我們就再也感受不到道的完美了。所以,修道之人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不再聽從頭腦的聲音,不再執著於自己的身體以及世間萬物,不再區分事物的善惡美醜,高低貴賤,始終讓自己的心處在不偏不倚的平衡之道上,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與道合一,才能感受到道的完美。也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產生執念,才能清除幹淨潛在意識中的執念。隻要持之以恒的讓自己處在平衡之道上,時間長了我們必然能夠成道。”
劉真明白了過來,說道:“謝謝先生!弟子明白了!”
這時,庚倩雨站起來問道:“先生,是不是“有”和“無”也必須處在平衡之中,我們既不能執著於“有”也不能執著於“無”?雖然先生前麵講過這個問題,但是弟子還是很難明白。”
李耳回答道:“倩雨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雖然我之前已經說過,但必須要再次重點說一下。”
“很多修行的人聽我講道之後,會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這個錯誤若是不消除,就永遠都不可能成道,甚至會墮入魔道,這必須非常小心。”
“那麼,這個錯誤是什麼呢?”
“這個錯誤就是執“無”。”
“執“無”是什麼意思?顧名思義就是執著於“無”。”
“不管是執“有”還是執“無”,都是在走極端路線,此兩者都是在偏離道,若是不糾正回來,就會越走越歪,搞不好會墮入魔道。”
“不修道的普通人一般都是在執“有”,他們一生都在追逐財色名利,都在分別善惡美醜,高低貴賤,這導致他們的潛在意識裏麵裝滿了執念,這些執念在他們活著時會控製他們一生,哪怕他們死了也依然在控製著他們,最後使他們墮入輪回,無法解脫生死。”
“而很多修道之人會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那就是執“無”。執“無”的修道之人其實和執“有”的普通人一樣,他們都已經中了頭腦之計,走了另一條極端路線。”
“我們的頭腦非常狡猾,我們想通過修道將它征服,它一樣有辦法讓我們走偏,使我們無法擺脫它的奴役。”
“我講道之所以重點講“無”,是因為我們心中沒有“無”,我必須花大量時間跟大家說明白,隻有讓“無”進入我們的心中,我們才不至於執“有”。
“但這並不是說“無”比“有”更重要。“無”和“有”是道一體的兩麵,拋棄任何一麵都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