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月問道:“這個世間真的是虛無嗎?”
李耳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的,這個世間就是虛無,就如我們晚上做的夢一般虛無。隻要是意識創造出來的事物都是虛無。”
秦月又問:“那我們活在虛無中的意義是什麼?”
李耳回答道:“沒有意義,所有的意義都是頭腦賦予的。隻要我們不回歸道,不與道認同,我們就等於是個活死人,是個無心之人,做無心之人是沒有任何意義可言的。”
秦月驚訝得張大了嘴巴,接著問:“所以,隻有尋回真實的自己才能算是活著?”
李耳點了點頭,“是的,隻有完全與道認同我們才算是真正活著。不與道認同我們是不可能活得心安的。”
秦月微微點頭,感激道:“謝謝先生,月兒明白了!”
李耳道:“明白就好,其他人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隻見眾人都搖了搖頭。
李耳補充道:“無為真的很重要,隻有做到無為我們才能消除長年累月養成的習性證得大道。希望大家都能夠與道認同,都能夠做到無為。隻要我們一直處在無為的狀態中,時間長了我們必然能夠悟道成道。”
“好了,我們接著授課。”李耳拿起竹簡緩緩念道:“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製無割。”
“知道自己強大,卻保持著柔弱的品性,甘願做天下的溪流。甘願做天下的溪流,永恒的德就不會離開,就能複歸於嬰兒般的淳樸本性。知道了事物好的一麵,還願意接受事物壞的一麵,甘願為天下人做榜樣。甘願為天下人做榜樣,永恒的德就不會有偏差,就能複歸於無極的真實本性中。知道什麼是榮耀,卻安於卑微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川穀。甘願做天下的川穀,永恒的德就會圓滿,就能複歸於質樸的狀態。質樸的“道”分散成世間萬物,聖人遵循“道”的質樸,成為了百官之長。所以,完善的製度是渾然天成的,不會傷害到任何人。”
“這段話主要是告訴大家“謙卑處下”的好處。”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要謙卑處下?”
“因為道本身是謙卑處下的。”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試問天下有多少人能夠做到?我們一旦擁有強大的實力還願意保持柔弱的品性嗎?我們看到自己的優點還願意接受自己的缺點嗎?我們變得光榮的時候還願意保持謙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