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怎樣做才算有道呢?其實很簡單,隻要按我說的“德”去做,就等於是有道了。道和德是互通的,有道之人一定有德,有德之人一定有道。我們想要有道,隻需要有德即可。”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我們做人都不喜歡做低下的人,卻不知道越是高高在上的人,往往越是低下,越是低低在下的人,往往越是高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最高的善就像水一般,水利益萬物而不與萬物爭,處在眾人都厭惡的地方,所以它非常接近道。”
“道就像水一樣,簡單淳樸,不爭不搶,清靜無為,總是處於下位。也正因為道處於下位,所以才成就了道的高貴。”
“一切矛盾和衝突皆因為人不願意像道一樣處於下位。人總是好爭好鬥,總是為了一己私欲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這完全不符合自然之道。”
“我們無論是出世還是入世都要講道,都要講德。有道則生,有德則長,無道則亡,無德則衰,這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有道的人,其言行都會與道契合。有德的人,其言行都會與德一致。失道失德的人,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心中有道的人,道也願意幫助他。心中有德的人,德也願意成就他。失道失德的人,災禍必會找上他。”
“道和德真的很重要,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起來。我們隻有遵道而行,依德而活,才不會有煩惱。若是我們心中沒有道沒有德,我們不可能活得心安的。”
“好了,我說完了,大家有問題可以提問了。”
姬朝問道:“先生,道為什麼要處於下位,祂為什麼不處於上位?”
李耳回答道:“因為道從來不分別,既然祂都不分別了,祂自然不會去爭上位,所以才說祂處於下位的。”
姬朝點了點頭,又問:“道處下,不爭,反而證明道是完美的,對嗎?”
李耳回答道:“是的,正是因為道處下,不爭,才彰顯出道的完美的。同樣的,我們若是不願意處下,不願意不爭,我們就感受不到道的完美了。感受不到道的完美我們必然會滋生出欲望和恐懼。欲望和恐懼多了,我們就會離道越遠。我們的本性就是道,奈何在道之中出現一個頭腦擾亂了我們的清靜。這頭腦創造出時空幻象蒙蔽我們的雙眼,使我們再也看不見道之本性的完美。我們唯有無視頭腦的幹擾,做到抱元守一,我們才不至於偏離道,隻有不偏離道,我們才能成為一個有道有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