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晉國出兵幫單旗(1 / 2)

姬朝點了點頭,又問:“先生,天下有道真的很難實現嗎?哪怕過了一萬年也無法實現嗎?”

李耳回答道:“是的,很難!曾經,我有一個非常天真的想法,就是想讓天下所有國家都施行無為而治,直到現實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我才清醒過來,我的想法究竟是有多天真。我始終還是小瞧了人心的欲望,小瞧了人性的頑固。世人始終還是喜歡著眼於自身,他們很難站在道這個角度看待問題,更別說與道認同了。隻要世人不願意與道認同,他們是不可能踐行出我說的“德”的,“德”必須要配合“道”一起使用才會有效果。人心若是沒有“道”是很難將“德”實踐出來的。很多人無法理解我說的道和德,就是因為他們無法站在道的角度看待問題,無法做到與道認同。他們喜歡站在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喜歡把自己當成人然後再來分析我說的道和德,這是大錯特錯的!“道德”必須站在道的角度看才能理解,若是站在人的角度看,將會顯得格格不入,錯漏百出。就像我們分析牛的作用,我們卻拿馬來分析,就會覺得牛頭不對馬嘴。我說的道德也一樣,明明我說的是“道”德不是“人”德,世人卻喜歡站在“人”的角度去看待我說的道德,這能不矛盾嗎?我說的道德其實一點都不難,世人之所以覺得難,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轉換視角,不願意把自己作為人的身份拋棄掉,回到道的角度看待問題,所以才會覺得難。”

姬朝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所以,隻要世人不願意拋棄作為人的身份,回歸到道的角度看待問題,那麼世人永遠也不可能悟道,天下有道就會很難實現?”

李耳回道:“是的!世人秉性不一,有的人一聽我講道就明白我在說什麼。有的人聽我講了很久的道,依然不知道我在說什麼,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其實我說的道一點都不難,隻要世人願意放空頭腦,他們是可以感受到我說的道的。隻可惜世人不願意放空自己的頭腦,非要把自己的頭腦視為珍寶,喜歡用頭腦分析猜測我說的道是什麼。殊不知他們越是分析我說的道,越是在遠離道,因為道不可能被我們分析出來,道在頭腦之外,祂怎麼可能被我們分析出來?能分析出來的道都已經不是純粹的道了。所以我才說: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我雖然跟世人講道,但不代表道可以被說出來。我們想要明白道是什麼,就必須放空自己的頭腦,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祂。”

姬朝道:“先生講的道,隻是指向月亮的手,並不是月亮本身,對嗎?”

李耳點了點頭,“沒錯。我講的道永遠都是指月之手,我無法幫世人證悟道,我隻能給世人指出證悟道的方向,世人想要證悟大道,就必須得躬身力行才行。”

姬朝感慨道:“這樣說來,想要天下有道真的太難了!畢竟世人都不願意放空自己的頭腦,更不願意與道認同,這就導致世人很難踐行出先生所說的“德”。天下若是無德,天下自然也不會有道,天下沒有道,天下就會一直混亂下去,永遠也沒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