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陽曆。
陽曆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節律製定的曆法,公轉一圈是一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另外陽曆觀察的是太陽在黃道位置的變化,所以公曆的曆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算是比較精準的,畢竟要知道一天實際上隻有23小時56分四秒。
陽曆又將太陽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個節氣,所以陽曆的特點是四季節律更為準確,中國的天幹地支和二十四節氣也以陽曆為基礎,一年365天陰陽消長,日影掃後區域也成了古太極圖。
陰曆則是以月球運行規律而製定的曆法,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共計354天,不過閏年的話有13個月。
因為陰曆反應的是月相循環的周期變化,所以陰曆的優點是月份更為準確,除開清明節以外的傳統節日都以月相有關,缺點是因為月相盈虧不符,四季混亂,後麵古人為滿足兼顧陰陽曆的優點就在此基礎上創造了陰陽合曆,也就是農曆。
農曆裏年份跟著陽曆走,月份跟著陰曆走,符合月相變化的同時又讓四季不再混亂。
而陰曆年因為跟陽曆年相差了11天左右,為了協調回歸年和朔望月相差的天數,將每19年內缺少中氣的7個月設為閏月,這精度也就相當準確了。
“不過在你們中國還有一個更為古老的紀年法,叫做黃帝紀年法。”
萊茵也吃了口何明帆遞來的臭豆腐,她媽媽比較喜歡吃中國菜和小吃,專門聘請了中國大廚為她們烹製美味,她是覺得這臭豆腐的名字有些怪,索性讓何明帆試試毒,看他一副吃得很香的樣子倒也有些饞了。
“好吃耶!”,萊茵兩眼一亮。
“是吧?不過我沒吃過這麼正宗的。”,何明帆又吃了一塊外焦裏嫩的臭豆腐。
“正宗是什麼意思?”,她問。
何明帆咀嚼著美味的同時在思考著,覺得萊茵了解中國文化這件事上似乎沒自己想的厲害,或者說萊茵喜歡的是中國曆史和傳說故事。
“正宗就是正版的意思。”,何明帆說。
“你沒吃過正宗的怎麼就知道這很正宗?”,萊茵發出靈魂拷問。
“呃,反正好吃就對了,對了,黃帝紀年法我還真知道,2023年就是……”,何明帆扯開話題後把碗放在地上開始扳手指算:“黃帝即位時20歲,那麼應該出生於2717年,按照出生來算的話今年2023年,應該是…”
“4740年。”,萊茵心算得出答案。
“沒錯,不過我在想之前有沒有別的什麼曆法。”,何明帆聳聳肩。
蔡教授說過的什麼三祖本紀他在網上搜不到,他說這是華夏族的早期曆史,還說居然有什麼女媧本紀,而且一年不是365天,是365年還是多少年,他忘了,但想想也覺得不可思議。
“有很多,黃帝紀年法前的所有紀年法都是屬於神的紀年法,占據了這個世界存在之初的很大一部分,所謂的4740年隻是占據了這個世界有文明存在後的百分之一不到。”
看著萊茵一本正經的樣子,何明帆也有些將信將疑。
“哎,知道魯班經和魯班書嗎?”,何明帆想起了好玩的事。
玄學類的書籍他也知道不少,既然萊茵喜歡,不妨多聊一會兒。
“我說我背下來了你信不?”,萊茵邪魅一笑。
怪就怪黑黨發現得太晚,作為華夏族最早存在的靈人團體,魯班經公之於眾無所謂,但魯班書也同樣如此,也還好普通人即便看得懂也不會用了,否則神的秘密整個靈黨也兜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