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當……
“張家裏的老少爺們聽好了,重大消息,重大消息,李荷花通奸白磨鎮郎中白悟,證據確鑿,鐵證如山,審判將在一個時辰後曬穀場進行,想看的趕緊過去,不想看的看好自己的婆娘……”
播報這則消息的自然是吳三貴,早在白悟被擒住,他就先行跑到村裏的更夫家,拿來了一隻破鑼,走村串戶邊敲邊喊。
在這件事上,他之所以表現出高漲的熱情,無非就是想泄泄私憤。
從古到今,男女私通見怪不怪,各個朝代的律法規定不一,主要是取決於當權者的態度。能否受到應有的製裁,他相信就憑張三風那一股醋勁,白悟會的,關鍵是李荷花,他算看出來了,那婆娘不是個省油的燈,張三風能否拿捏得住,還要另說,既然如此,吳三貴覺得有必要先把聲勢造起來,不給張三風回旋的餘地。
張家裏村頭的曬穀場,白悟被五花大綁在一棵樹上,張家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陸續趕來,他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想親眼目睹張家裏自建村以來第一例關於男女通奸的裁判。
曬穀場的東南西北四角生了四堆柴火,熊熊的火光生氣勃勃,不時傳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
這個時候,曬穀場所有的孩童都掙脫了父母的羈絆,相互在嬉戲追逐,他們都是些心智未開的垂髫小兒,而那些半大的對男女之事懵懵懂懂的孩子們則全部被父母哄騙留在家裏。
心智未開並不代表缺乏想象力,有些孩童在瘋玩一陣後,撲到父母的懷裏,還是好奇問道:“爹(娘),那個人為什麼會被綁在這裏?”
“……偷東西了。”
“偷什麼東西了?”
“嗯……偷了不屬於他的東西。”
孩子們似懂非懂點頭,又撒著歡跑了出去,孩童們再次相聚,無一例外,所有孩子們的心中都有了答案,生怕其他的玩伴以為自己不開竅,幾乎都在爭搶著說話:“那是個賊,偷人家東西了……”
“是個大壞蛋,我們不能學他哦……”
“偷的是張木匠家的東西,聽說還很貴重……”
“張木匠氣壞了,親自帶人把他抓住了……”
甚至有幾個嫉惡如仇的孩童壯著膽子跑到白悟麵前,先是遞來一個鄙夷的神色,小心翼翼罵道:“賊!”
罵完趕緊跑。
半天沒反應,又返回,這一次膽子大了點:“壞人!”
多說了一個字。趕緊跑。
又沒反應,再返回,這次膽子更大:“賊,壞人!”
如此反複試探,那個被捆綁的賊依舊無動於衷,這下,孩子們徹底放心了,找來石子往對方身上丟……到了最後,白悟的身旁圍了一大幫孩子,手持枝條、木棍或者樹葉什麼的,盡拿他當戲耍的對象,如果有誰耍得更有新意,往往下麵喝彩聲一片。
有個個子稍高的孩子,將一片荷葉偷偷插在白悟的背上,對方竟然沒絲毫反應,高興得手舞足蹈。
孩子們快樂極了。
……
今天是孩子們的節日,也是白悟的審判日。
這一天是公元前239年,農曆四月初十。
秦國疆域太原郡晉陽縣一個叫張家裏的地方。
秦國本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最初的領地在今天陝西省西部,在當時屬於華夏的邊緣部分。一直到戰國初期,秦一直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也許正因為它地處偏僻,因此它一直沒有受到其他國家的重視。在春秋時代早期它也是一個不顯眼的存在,直到秦穆公時代方開始參與中原爭霸,成為僅次於晉國、楚國、齊國的二等強國。就科學技術、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戰國初期也比較落後。這個形勢一直到公元前361年商鞅變法才開始改變。從此秦國不斷強大,到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公元前316年秦滅蜀,秦已正式成為一個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