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悟腦子快速轉動,思索著曆史上這段時間秦國到底有何重大軍事行動,心突然一動,想起成蛟之亂。
莫非正是此事?
記憶中,公元前239年,秦國隻發生了一件大事。
【呂不韋說服秦王出兵伐趙,命蒙驁張唐主攻。
秦王政有個弟弟長安君成嬌,秦王政讓他與一名叫樊於期的將軍一道領兵五萬做後援。兵至屯留(今山西屯留南)後叛秦降趙。後來秦王得知消息後派兵鎮壓,殺光了屯留的軍吏,並把屯留的老百姓流放到臨洮(今甘肅岷縣)一帶。
這件事史稱“成嬌之亂”,叛亂平定後,其部軍吏皆因連坐被斬首處死,趙成蟜亡命到趙國,被授予封地饒(今河北饒陽東北)。
而且在“成蟜之亂”中,有個關鍵人物,叫樊於期,他本是隨成嬌一起出征。蒙驁率領前軍取路上黨徑直進攻慶都,駐紮在屯留,作前麵秦軍的聲援。趙國派龐媛為大將,扈輒為副將率兵十萬抗拒秦軍。
堯山一仗,秦軍未能取勝,蒙驁派張唐督到屯留催取後隊軍兵。當時,成嬌隻有十七歲,不諳軍務,忙召樊於期商議。樊於期平時就憎恨呂不韋納妾盜國的事,便乘機對長安君說:“今王非先王骨肉,惟君乃嫡子。”還揭露說呂不韋這次派他出兵的目的就是想借機除掉他。樊於期進而獻計道:“今蒙驁兵困於趙,急未能歸,而君手握重兵,若傳檄以宣淫人之罪,明宮闈之詐,臣民誰不原奉嫡嗣者。”成蟜接受了樊於期的計謀。樊於期便假意對來使說大軍即日移營。
使者去後,樊於期就起草一篇檄文。
樊於期將檄文四下傳布。秦人多聽到過呂不韋進妾的傳聞,等見到檄文中有懷妊奸生等語,才信是實。盡管懼呂不敢起兵響應,也都采取觀望的態度。張唐知長安君已反,星夜奔往鹹陽告變。嬴政見檄文大怒。召呂不韋計議。遂派王翦為大將,領兵十萬,往討長安君成嬌。】
難道是這事?
王翦此去就是為了討伐成嬌?
白悟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劣,根性使他不假思索說道:“難道是吾王的胞弟叛了?”
話一說出口,白悟後悔不迭。
果然,王翦瞬間把眼睛瞪成銅鈴:“白大人怎麼知道?”
白悟內心惶恐,臉上卻波瀾不驚,按慣例,這個時候他該甩鍋了。
穩住,白悟用不屑的眼神白了王翦一眼:“上將軍沒聽說我白悟深諳星象占卜?”
王翦的嘴巴依舊長得很大,很是委屈:“沒人告訴老夫啊!”
白悟神秘一笑,決定將甩鍋進行到底:“昨兒個我仰望星空,發現異象連連,自覺我大秦出大事了,一顆不明的星體從東南方的天空劃過,從星體運行的軌跡和形態來看,似是我大秦的某王,因而這才得出結論。”
王翦早就聆聽過這廝的高談闊論,盡管很多知識點他似懂非懂,但這不影響他對這個小夥子的敬仰之心,尤其是犬子王賁自那天回府後,更是對他讚不絕口,發誓一定要再見見白大師,如果可能的話,他還要拜他為師。
雖然老王同誌一再表現不屑,認為小王是過於追星了,但骨子裏還是認為此子不俗。
王翦再無疑惑,對白悟的崇拜值直接飆升。
看到王翦的模樣,白悟知道穩了。
不過,他還必須再加上一個小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