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裏藏刀的虛偽——王莽竄漢(1 / 2)

王莽篡漢

王莽篡漢指的是西漢末年王莽篡奪漢朝政權建立新朝的曆史事件。

西漢自漢武帝以後,皆以外戚輔政,漢元帝皇後王政君,六十餘年為天下母,輔佐了四個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為憑借,最初裝出恭謹勤勞的樣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後來他廣結名士和將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來投奔他的,不論地方遠近,出身貴賤,他一概收用,讓他們做官。為了收買人心,他把從自己封邑裏收來的錢和糧,都拿出來贈送給賓客,而自己家裏卻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讚王莽。漢哀帝死後,王莽官居大司馬,以太後名義執掌軍政大權,立漢平帝,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平帝做皇後,漸漸在朝中大權獨攬。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漢平帝死後,王莽指使同黨向太皇太後王政君上書,要求讓他代天子臨朝。王政君無奈,隻好順從這一要求,由王莽攝政,稱為\"攝皇帝\"。

公元6年,王莽改年號為居攝元年。三月,王莽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號稱\"孺子嬰\",以效仿周公攝政舊事,為代漢做準備。此後數年間,關於王莽代漢稱帝的符命圖讖頻繁出現。公元8年(居攝三年),梓潼人哀章製作銅匱,內藏《天帝行璽金匱圖》與《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偽托漢高祖遺命,令王莽稱帝。於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廟接受銅匱,然後戴上王冠覲見太皇太後,坐在未央宮前殿,即天子位,定國號為\"新\"。至此,西漢滅亡,王莽達到了他的托古改製、篡漢自立的政治野心。

事件背景

自漢武帝以後,朝政為外戚王氏一門所把持,王莽藉其叔伯之餘蔭及王太後之信任,得以獨攬大權。王氏子弟大多驕奢淫逸,獨王莽為人恭儉,雅好儒術,禮賢下士,故聲譽日隆。漢平帝在位時,王莽推行惠政以籠絡人心:如大封宗室、功臣後裔,捐私產以救濟貧民,擴充京師太學,增加五經博士名額,於郡國縣邑廣置學校等。西漢後期由於土地兼並,災荒,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階級矛盾尖銳,人民起義不斷。王莽纂漢正是適應了當時整個社會的人心思變,社會思治這一實際情況產生的。王莽利用\"漢德已衰,新聖將興\"之說,假托符命以新聖人自居,取得國人之擁護。

起因

公元前22年,王莽二十四歲入中樞開始做官,辦事認真,對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書成帝,願把封邑部分給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薦王莽;三十歲,封王莽為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而王莽之伯叔父鳳、商、根相繼為大司馬輔政。成帝之世,王氏為侯九人,為大司馬五人。公元前八年,王根病重,舉薦王莽代替大司馬之位,成帝接受了,王莽時年三十八歲。王莽做了一年多的大司馬,成帝病死,太子哀帝即位,母親定陶丁皇後派的外戚得勢。王莽不得不請辭下台,退居自己在河南的屬地新野,閉門讀書,一麵注意朝廷動態,等待機會,準備東山再起。他的兒子王獲殺死了家奴,王莽逼子自殺償命,王莽此舉得到人們的好感 。

在新野三年,多人上書為他反平。在公元前2年,王莽獲允回京居住,來年哀帝死,太皇太後王政君收了玉璽,召王莽複為大司馬,領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百官奏書也由莽處理;此時王莽四十五歲,一夜之間,王莽成了國家最高行政的執行人,王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勢力,立劉箕子為平帝,還為平帝祖母馮太後及東平王昭雪,迅速果斷的行動,受到朝野上下的擁戴,為推行以後的新政奠基礎。來年太皇太後賜給王莽為安漢公,類似周公受封的封號,王莽假意推辭再三,接受了名號,卻把俸祿轉給二萬八千人的封賞,大家皆歌頌王莽的恩德,此時正值公元紀元1年。王莽立女兒為平帝後;長子王宇因呂寬案,被王莽逼自殺,牽連數百人,王莽之同黨即上書說,安漢公大義滅親,公而忘私,作八篇誡書與孝經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書目。王莽被封為宰衡,其地位在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時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增加各經博士的名額,由一人增至五人,廣建學校、宿舍,使有才幹之士紛來京師,京師頓時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漢廷儒生的擁戴,群臣上書說,周公設禮作樂需七年,而王莽隻用四年天下就升平,王莽因而加封九錫,莽此次卻沒謙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