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找你們過來主要還是因為振南彩禮的問題要和你們說清楚。”阮母坐直了腰板:“當初老大老二你們成親時禮金一個是兩百,一個兩百八,現在同樣一碗水端平,振南媳婦那裏我們也是比較著現在的物價給,給三百五十。”
邊說邊留意兩個兒媳婦的神色,她深感滿意,這倆兒媳婦沒有選錯,都是懂事的。
“當初分家已經把家裏的錢給大家都分下去了,振南摟錢的能力你們也是知道的,這些年他也沒少幫襯你們,沒少往你們灶頭上送肉。”阮母敲打著:“他現在就是給小喬準備四大件你們也眼熱不得。”
阮大嫂第一個響應:“那是,媽說得有道理,錢是小叔子掙的我們肯定不會眼熱,媽放心。”
阮二嫂也連連點頭同意,幾個孩子長得白白胖胖那還得感謝小叔子。
雖然說分家後自家男人掙得沒有小叔子多,但是夫妻兩人齊心協力家裏還是有些盈餘。
最主要的是哪家媳婦不羨慕她們年紀輕輕自己當家做主,不用一大家子勾心鬥角。
公公婆婆明事理,兄弟和睦,隻要他們會做人,以後不和小叔子一家生分,相信有什麼他們能做的小叔子也會想著兩個哥哥,感情那都是處出來的。
“會這樣想就好,家早就分了,你們現在都是各自關門過日子,自己掙自己花,我和你爸爸兩個老家夥暫時還不需要你們養老。”
一頓飯下來,氣氛比想象中還要好,一大家子那是越說越興奮,恨不得馬上出門找媒人上門。
當然,也沒有讓阮振南多等。第二天,阮母就出門找村裏六叔婆去了,阮振南則去上工,當然更多是為了去幫未來媳婦兒幹農活。
聽說是給族裏阮振南那小子說媒,六叔婆自然是樂意的,隻是……
“你們和那喬知青真的通過氣了?”知青那都是城裏來的,哪個不是眼光比天高,村裏實打實的好小夥人都看不上,能看上阮小子?
“叔婆你放心去,不會讓你難做。”阮母哪裏不知道自家小兒子在外人眼裏是個什麼樣的人,正因為這樣她才找了關係親厚些的六叔婆。
“那行,那我給你走一趟。”
傍晚,阮振南帶著從縣裏買來的大白兔奶糖來看喬曉燕。
“明天媒人上門提親可以嗎?”阮振南眼裏帶光的看著她。
喬曉燕決定了也就不糾結:“我是沒有問題,不過定親需要什麼禮節我不太懂,你最好回去問問阮伯母,不然鬧笑話就不太好了。”
“誒,我這就回去問問。”
在阮振南的一趟趟兩邊奔跑中,定親的事就這樣談了下來。
說是定親,實際上也就是過個明麵,商量一下過禮和結婚的時間。
由於大環境影響,很多人都不會操辦張揚,好一點的就是請家裏親戚吃一頓,再好點的村裏每戶叫上一個,大部分都是直接扯了結婚證就住到一起了。
農村裏還說地寬,自己做些黃泥磚也能對付著砌間婚房,城裏好多一大家子住一起的,那都是結婚晚上想辦法擠擠,給新人騰出婚房,之後就過著一張門簾兩對夫妻的生活,哪天過的夫妻生活分分鍾別人記得比你自己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