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接濟流民(1 / 3)

盛京城內即使下了幾天雪,街上還是熱鬧的繁榮景象。路邊小攤販熙熙攘攘,不時有幼童在人群裏竄來竄去,一片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

出了正街一直往南走,南城那片住的都是貧苦百姓,繁華的東麵乃是盛京皇宮所在,住的自然都是達官貴族,商販以及小官小戶自然都住在交通便利的西城區了,在熱鬧的城北,多是酒樓集市,每天來來往往。

特別是臨近年關,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年貨,即使盛京周圍的村縣,也會有不少忙了一年的百姓在年節之際一覽盛京繁華。

鄒氏帶著姐弟倆晃晃悠悠坐馬車到南城門口,身後是拉著的米麵被褥的牛車,丞相知道他們今天出門特地往鄉下莊子裏調配了二十號手上有粗淺功夫的好手隨侍。

出了城門口不遠地方,在琦山腳下,與繁華的內城有著天壤之別,隨處可見的茅草屋,有的甚至沒有牆壁,就隨意搭了個頂。這裏百姓臉上沒有臨近年節的喜悅,隻是麻木的盯著過往的人群。

鄒氏心有不解,“怎麼最近這邊流民竟然如此之多,今年除了近段時間雪是大了一些,那也不至於啊?”梁遠清心裏有了不好的預感,但這會也不好細說,忙吩咐了隨行的家丁燒火搭灶,架好大鍋,熬粥的熬粥,熬藥的熬藥,為防止天冷出意外,他們出門還準備好了一堆風寒藥材,這不剛好用上了。

梁遠清大病初愈,本來鄒氏還擔心讓她好好休息,但梁遠清生怕出點意外,還是跟上了,即使裹了厚厚的狐裘,寒風吹到了瓷白的臉上,還是讓人感到一哆嗦。

“母親,我覺得事情不對勁,父親那邊沒收到過哪裏鬧災的消息,但是流民卻增多不少,年初西南那邊幹旱時,流民數量有所增加,這會兒連天下雪,但不該這麼嚴重才是,今天回去得向父親知會一聲。”

這邊人群中的曹貴愣愣看著在隔壁燒火熬粥的丞相府眾人,他帶著母親幼妹從西北邊的征西一路逃難過來,家鄉連同隔壁幾個縣一起鬧饑荒,在收成之前卻又有蝗蟲成群結隊將本就塊顆粒無收的莊稼啃食幹淨,這下徹底沒了活路。縣衙裏的那些官老爺根本不管,甚至在秋收之際還過來挨家挨戶通知收繳賦稅,村裏裏正帶領全村老幼像縣老爺說明情況,請求縣老爺像上邊說是,希望今年能減免一些,可衙門那些官兵不僅沒理,甚至還將村裏幾個氣憤不平的漢子打了一頓,揚言上頭官老爺哪有閑心管你們這些莊稼事。

實在沒法,村裏家境殷實一些的,拿出存銀繳足了稅銀,像他們這種沒法交出稅款,又不能被拉去充軍的貧苦人家,就隻能往其他地方跑。

若不是沒辦法,誰又願意帶著家裏老幼背井離鄉呢。家裏父親死的早,家裏隻有自己這一男丁,母親又體弱多病,這些年家裏掙到幾文錢全往藥店裏搭進去了,若是自己被拉去充軍了,家裏的母親妹妹鐵定活不了。

村裏幾家人結伴出發,路上還遇到鄰縣的逃荒百姓,聽說盛京這地方遍地黃金,想著總能有活路,就一路趕過來,本就體弱的母親根本受不了半路的饑寒交迫,走了一個月還是呼吸微弱的倒在了曹貴懷裏,母親臨終前殷殷叮囑,千萬讓他照顧好兩個妹妹,自己拖累了家裏這麼多年實在是走不下去了,曹貴看著兩個不滿十歲的親妹妹,狠狠點了點頭。將母親埋在半道山坡上,帶著倆妹妹狠狠在母親墳墓前磕了頭,暗暗發誓一定混出個名堂來,到時候將母親換個風水寶地重新安葬。

兄妹三人又上路往盛京走,這一路吃野草挖樹根,曆時兩個月終於到了盛京腳下,一群人感覺看到了希望,即使天氣陰寒,也覺得這一路走到頭了,眾人還未來得及感歎著高達的城門,誰知守門的侍衛就帶著鞭子過來抽趕,讓他們離這邊遠點,別妨礙了貴人們進出,眾人這才退到了這邊山腳下。一群來自各個鬧災地方的鄉民,根本拿不出個章程,隻得臨時撘湊出幾個茅草屋湊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