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黃豆芽的長成,村民們每天又多至少十五文的收入。
因為黃豆芽比綠豆芽賣得更貴一些,要六文一斤。
但它濃鬱的豆香征服了很多人,這個價格仍舊讓大家每天搶購一空。
作為獨家買賣,黃豆芽綠豆芽每天也就平均每種五十斤左右,每天都供不應求,甚至一些富商的仆從很早就來早市等著,生怕買不到回去交不了差。
而比較有權勢的人家幾乎沒人知道京都最近出了新品種的芽菜。
因為他們大多都有自己的莊子,他們的菜都是自己莊子送過來的,並不會到早市采購。
現在每天都由李莊頭和蒙萌交接楊怡的那份錢,也由他來分發莊戶們的錢,在楊怡的交代下,蒙萌每天仍舊從小姐的那份拿出五文給虎子做辛苦費。
豆子快消耗完時李莊頭會順便從城裏買回來發給莊戶們,這個本錢由楊怡負責。
而為了不影響每三天去楊府送菜,每到送菜去楊府的那天,就由虎子趕一輛牛車載著豆芽去早市等,李莊頭趕一輛牛車裝菜送去楊府後再趕緊去跟虎子彙合。
因為為了以後長期方便,楊怡已經花錢自己買了一輛牛車了。
現在莊子裏的所有人看到楊怡都會熱情的叫一聲三小姐,見到蒙萌都會叫一聲蒙萌姑娘。
就連很少出院子的姨娘偶爾出了院門,也會有人經過時隔著距離遠遠的彎下腰,恭敬的叫一聲劉姨娘。
一開始劉姨娘還有些不習慣,但慢慢的她感受到莊人們真誠的尊敬,也就適應了,也慢慢願意出院子散散步了。
經過那麼多天的努力,工人們不僅把院子按楊怡的要求蓋好,材料那邊也都磨成了粉末,均勻的攪拌在一起。
而化肥水和農家肥混合堆放在大棚裏發酵後,也做出了複合有機肥。
田裏又翻了很多地,種上紫薯和紅薯共五十畝,甜玉米和糯玉米共五十畝。
這兩個可是能拿來做主食的,所以種植的量比各種蔬菜的量多。
之前整個莊子除了原有的菜地,全都拿來種水稻,但產量很低,一畝也就一百到兩百斤的產量。
這裏還用播種的方式種植水稻,稻種也不優良,而且還沒怎麼會用複合肥,也就簡單的用些牲畜和人的糞便,草木灰,綠肥泥肥,也就是所謂的農家肥。
莊人們是沒資格吃自己種出來的稻米的,這些稻米是要運去給主家楊府的。
楊府留出嚼用的稻米,各個莊子產出的稻米會拿來賣掉換錢。
目前所有糧食裏,稻米是最貴的了。
而莊人們是每個月由主家按壯勞力的人頭發工錢,他們拿了很低的工錢去買雜糧吃,是吃不起稻米的。
雖然能吃飽不餓,但卻是吃不好,更別提還能時常吃肉,穿新衣,有時生病了都不敢去醫治。
楊怡親自去城裏找了個有瓷窯的賣家,跟東家談妥後,把那些提前處理配置好的泥料拉了過去。
這家店有擅長拉坯燒製瓷器的老師傅,給出了形狀大小的要求,付了定金,楊怡就滿懷期待的回去等候了。
沒錯,她這是要燒製一批石墨粘土坩堝。
不管是打造更好的鋤具或刀劍,都得有能將鐵融化成鐵水的石墨粘土坩堝。
打造武器是為了給哥哥打通官路用,打造農具自然是為了幫助提升整體農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