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姨娘還是欣慰的勸道,“姨娘知道你有這份心就行了。至少以後我毅哥兒的孩子還能是個伯爺呢!”
但這話並沒有安慰到楊毅。
未來的事對他來講還很遙遠,他現在連眼前的事都無力,突然覺得這侯爵之位除了在外人那看起來好看些,好像對他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
楊怡知道他心裏是真心在想要照顧自己和姨娘,所以出言提醒,“二哥忘了農田裏的事?可還記得到時立功了你可以跟聖上求什麼恩典?”
果然,楊怡一提醒,楊毅的心情便好了起來。
對呀,他怎麼沒想起還有那產量能翻三倍的稻米?
當時怡姐兒就說了,到時稻米提高產量的功績,就拿來求聖上賞賜姨娘平妻之位,這樣姨娘和妹妹的身份就不再一樣,他就能在合乎禮法的範圍內也能保護她們了。
他們兄妹倆聊的劉姨娘沒聽懂,之前確實也沒跟她說過,畢竟還沒做成,如果說了最後卻不能如願,反倒叫人空歡喜一場。
所以劉姨娘一臉好奇的問,“田裏我看到有好多我沒見過的作物,那個以後也能立功?”
“嗯嗯,姨娘以後就知道了,現在還沒做成,一切還不好說呢!”楊怡趕緊搶過話頭,生怕二哥嘴快,把想拿下個功績為姨娘求個平妻之位。
姨娘知道了肯定不會同意,她肯定會讓二哥把功勞得到的封賞都自己留著。
哪個母親不為自己的孩子著想,更別提為了自己能過得好而搶自己兒子的賞賜了。
楊毅沒想太多,隻以為怡姐兒顧慮得對,畢竟那稻米還沒真的種出來呢!
話說到那王氏,把楊大人和兒子送出府後,她也收拾得體麵的去和其他夫人喝茶賞花去了。
等夫君和兒子從皇宮回來,自己的兒子應該就已經有了官職。
哪家的公子能有自己的兒子有這本事?
她能錯過這炫耀的機會?
尤其是連夫人趙氏,她那嫡子和楊流在一個書院讀書,都在甲班,但幾乎回回考試都是奪得書院第一,
她平時說話那可是鼻孔都要仰到天上去的,今天倒要看看她還怎麼繼續秀優越感,必要殺殺她的威風。
大半天的功夫,王氏可算是全身舒坦。
這次她成為了眾人的焦點,大家都在誇她的兒子有楊大人的風範,才二十一的年紀就入仕了。
以往人人都羨慕的對象趙氏,今天果然如王氏想象一樣,像隻鬥敗的大公雞。
大家不僅不再像以前那樣誇讚她的兒子,還故意說,學得再好,哪天考中中了也得一步步往上爬。
哪怕家族幫忙運作,是能比寒門出來的起點高上升的快,可哪能跟已經在皇帝麵前露了臉,直接憑借功績入仕的王氏嫡子強?
王氏今天是好好的威風了一把,遲遲不肯離席。直到午後夫人們慢慢散去,她這才沒法在賴著不走,心滿意足的也打道回府。
她知道經過今天這次茶會,這幾天她的寶貝兒子就要飛黃騰達的事,京都權貴夫人圈子裏都會人人知曉。
一臉喜氣的王氏回到楊府,第一件事就是問老爺和大少爺回來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