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鍋子,吳甄騎馬送楊怡回莊子,又約好明天讓商家送材料和讓工匠開始過去施工,吳甄才依依不舍的騎馬回府。

一座工坊和簡單的宿舍,加上配套的建築,一個多月就平地而起。

沒辦法,工人夠多,又都是建築熟手,隻要按設計圖來建築,每天除了工錢又請了師傅來做有肉有湯的大鍋飯,一群壯年的漢子一個多月就把白糖作坊和宿舍建好了。

這半個月楊怡和吳甄天天借監工的名天膩歪在工地上。

但更多的時間,他們都是在施工現場轉悠一圈,就跑去小河邊釣魚,去附近的林子摘野花采野菜。

春天的眼睛睜得越來越大,給世界綻放出更多嫩綠和多彩的絢爛。

楊毅也帶著渣爹派來的司農屬的人用楊怡給的稻種育苗插秧完畢。

酒樓的生意絲毫不見降溫,每隔十天楊怡還教蒙萌一道新的茶點,讓她去教君又來酒樓負責茶點的廚娘。

晚熟點的新品種蔬菜也一一麵世。

一直保持著新品上市的君又來酒樓,一次次締造京都的酒樓神話,每每出新品都引起狂熱的追捧,還不等熱度下來,新的新品又開始引起追逐的狂潮。

而楊怡和吳甄也因為天天見麵而越發熟稔,感情也在慢慢升溫。

對於請什麼人來白糖工坊上工,楊怡早就跟吳甄商量過,宿舍也是按照這樣的需求建設的。

楊怡想要為那些家裏有幼童或老人需要照顧的人提供工作崗位,所以宿舍都是兩房一廳,雖然麵積不大,但統一的簡單家具也都配備齊全。

他們可以帶著家人來宿舍一起住,因為宿舍和工坊很近,他們可以就近照顧,而且楊怡還給孩子和老人都蓋了兩座房子。

一座房子是老年活動中心,一座房子是給孩子們讀書學習的教室。

還有一座醫務室,是給所有工坊的人服務的。

工坊的工人和家屬都能在醫務室免費看病。

然後就是兩個大澡堂,男女各一個。

還有一個大食堂和一個大灶房。

大食堂提供工人每天固定量的食物,他們還可以花幾乎是成本價的底價買些食物回去給家人吃。

如果有需要,他們也能租用大灶房裏的灶台自己做些吃食,一次使用隻需要付一文錢的租金。

租用灶台的這一文錢隻包含了柴火和公共廚具,但油鹽醬醋都要自己備的。

大灶房有足足十個灶台。

同時還提供了熱水,一個月一個工人隻需要繳納三十文,全家的熱水就能全包,不管是飲用還是洗漱,都可以隨時二十四小時來打水。

最後剩下兩排公共的茅廁,也是分男女的。

招工是派了侯府的幾個機靈的下人去附近郊外各村落招的,直接找到村長,讓村長召集村裏適合的人選,再由他們決定是否想來工坊上工。

如果有意應聘這份工作,就統一去工坊進行麵試,一旦通過,就可以帶著家人搬去宿舍了。

前期光是工人就招了五十人,男女工都有,帶孩子來的寡婦,帶著癱瘓老娘的孝子,這些原本過得苦哈哈,眼看隨時就活不下去的人,終於在應聘上白糖工坊的工作後,看到了曙光。

當然,這麼多的老弱病殘和物資,雖然有五十個工人,楊怡還是給工坊配了十個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