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區裏準備充分,任何有問題的想搞事的都能得到答案。
這裏不像是臨時安排的。
要麼是官方早就察覺異常提前準備,要麼是有人未卜先知與官方合作。
想到肖淮,常歌確定這裏一定有他的手筆。
“唉,你肖爸肖媽是個好的。”常父給他們送去常歌準備的防具,他們便回謝了一批物資。
吃的喝的穿的,連生理期的衛生用品都替她們考慮到。常歌清點了一番,說:“我和肖淮是真沒結果。但我和他的事,不影響你們長輩的。”
說起來自從說開已經過去一周,但在安全區裏進進出出卻沒再碰到麵。
由此可見,如雙方都無意,偶遇這種事概率低到近零。
看了眼時間,常歌對父親說:“是不是該去醫療帳篷了?”
父母檢查後,醫生便通知他們在安全區內需要每隔一星期定期檢查。
常父:“嗯,喊上你媽媽一起。”
*
在安全區內待著,隻保障生存,但不保證生活質量。
路上偶遇的人們沒什麼表情,大家交流的興致都不太高。
常歌的虛彌戒物資充沛,但為了避免家裏過於突出,她也隻是偶爾拿些小零嘴給父母解饞。
常父說:“現在安全區裏提供工作,我們也去吧。”
工作的內容大多是幫忙建設安全區的,給的工資也是些基礎物資。要想獲得更好的東西,那麼加入巡邏隊就可以。
相對的,巡邏隊工作性質危險,隨時可能喪命。
常歌:“我想去巡邏隊。”工作危險但也更能了解情況。
父母聽到這話第一反應就是不同意,即使女兒有了特殊能力,也不能去送死。
“爸媽,到你們了。”常歌及時將人送進醫療帳篷,有效避免了一次家庭爭端。
帳篷外有不少人等著,他們都是有家屬需要檢查的。
常歌沒站在人群中,她隨意找了個角落等待。
“唉。”
“誰說不是呢。”
“又不是我們的錯。”
“……”
諸如此類的抱怨在等待的人群裏不時響起,他們也不是要得到什麼,隻是需要傾訴去發泄壓抑的情緒。
安全區的領導們極力在避免人群衝突,但現在許多事要解決,許多小事要為大事讓步。
比如變異過的人和沒變異過的人。他們口角爭執,衝動起來動手動腳互毆也是這段時間裏的平常小事。隻要人沒死,沒去找警員,那就沒什麼人來管。
常歌一家三口獨自住感受不深。但在醫療帳篷外聽幾嘴,就知道他們在安全區裏多多少少受過歧視。特別是咬過人的,據他們說被人抹黑揍一頓的都有。
常歌沒參與討論隻皺眉聽著。如果事態繼續發展下去,安全區還安全嗎?
*
父母這次出來手中拿著兩管藥。回去路上父親說:“這是給你媽喝的。”
沒說完就歎氣:“這病不會真要複發了吧?”
母親倒是看得開:“我真複發了,你們父女倆就把我綁起來。”
聽的兩人不說話沒讚同。
等回到帳篷裏,一家三口又提起工作的事。
“你不是有那個,何必冒險進巡邏隊。”關於虛彌戒,為了不引人注意他們統一用‘那個’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