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裝修市場(3 / 3)

“果然不愧是秀才公的後代,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安邦你不念書真可惜了!”馬愛民感慨地說道,他外公家就在陳安邦家隔壁,所以對陳安邦家的曆史知道的比較多一點,陳安邦的曾祖父是清朝光緒年間的秀才,祖父也因此通識文字而在族中的學堂教書,四十年代的時候用一輩子的積蓄買了幾十畝田,後來土改的時候成分被劃成了富農。

幾人又說了一會閑話,陳安邦問李建軍:“有個活你幹不幹?活計不重,但是可能冷一點。”

“啥活?”李建軍也不是矯情的人,這個時期的農民工還是非常能吃苦的,畢竟他們都在農村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幹過活,知道城裏的活再苦也苦不過農村的“雙搶”,後世的農村用上了聯合收割機實現了機械化,而且種植的是單季水稻,而當時種的是雙季水稻,差不多農曆七月份最熱的時候,就是收割早稻和種植晚稻的時候,因為夏季多雨,所以要與老天賽跑搶收搶種,那種勞動強度簡直讓人如同脫了一層皮般欲仙欲死。

“我接了個活,帶上身份證去證券交易中心排隊,晚上過去,排到明天早上八點半開門。”陳安邦小聲說道。

“多少錢?”雖然這活有點奇怪,但是隻要給錢就好,又不是打打殺殺,排個隊而已,李建軍也沒想太多,直接問起了工資。

“十塊錢!現飄!”這個時期的木工日工資差不多在五塊到六塊之間,考慮到是晚上排隊所以比白天的工價再高一點點,現飄就是現金結算的意思,不像幹工地,起碼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拿到錢。

“行!”見活計不重,又知道陳安民與馬愛民是陳安邦的徒弟,李建軍又問道:“就咱們四個人嗎?”

“你有熟悉的老實一點的人嗎?再找個五六個人也就差不多了。”陳安邦今年才出門務工,李建軍去年就已經在濱城裝修市場混了,認識的工人比陳安邦肯定要多一點。

“好!我認識有幾個人挺好的,你等我一下,我現在就給你看看去。”李建軍說完向前麵紮堆的人群走去,過不幾分鍾,隻見他帶過來幾個和他打扮差不多的青年人。

“安邦,這個是我老表嚴紅軍,潛嶽縣的,這幾個是他老鄉。”李建軍向陳安邦介紹道,回身又向嚴紅軍說道:“老表,這個老板是我同學陳安邦,這個活就是陳老板找來的。”

陳安邦一打量嚴紅軍,小個不高,一張娃娃臉上長著幾根胡須,略顯稚嫩的眼神看起來還比較正派,陳安邦前世辦企業也招聘過不少人,看人的眼光也還可以,一眼看去大致覺得嚴紅軍還比較老實,剩下他的老鄉看起來基本也是如此,而且潛嶽縣人也普遍老實,比陳安邦家附近的高石人老實多了,用後世陳安邦一個老鄉的話來說就是“走南闖北,就沒有看到幾個比老家高石再壞的了”。

“大家都帶身份證了嗎?帶了的話拿出來我確認一下。”陳安邦出聲問道,別空手過去辦不了證,到時候排一晚上隊你是給錢還是不給錢。

這麼一問,嚴紅軍幾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後說道:“忘記帶了,在租的房子那。”

“你們在哪裏住?”陳安邦就怕他們沒帶身份證,一問之下果然如此。

“我們在椒房那邊山上。”

“哦,那就在我們往前不兩站,都是椒金山邊上,我們在這邊你們在那邊。”陳安邦說道:“反正也是晚上排隊,那正好咱們先回去,在家裏吃點飯,晚上五六點時你們到金家街找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