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說道:“是啊,一想到我們國家還有那麼多人在貧困線上掙紮,我的心裏就有點不是滋味,但是我一個中學校長,又能做得了什麼呢?我隻有盡我所能,幫助每一個學生和我看到的農村的每一個人。”
“校長,您做的已經夠好了!我不就是您幫助的嗎?然後今年我又從老家又帶了幾個人過來,這樣傳幫帶下去,總會影響更多的家庭,讓他們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這不就是我們所期盼的嗎?
而且隻有我們的物質生活上去了,我們才會有更高的精神方麵的需求和創造。”
“說的真好!”校長不禁誇獎道:“小陳,你真是深藏不露啊,真是沒看出來,你不但工程做得好,而且還有藝術方麵的造詣,更沒想到的是你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這個理解還這麼高。”
其實陳安邦這也是沾了後世知識爆炸的光,在後世因為手機的普及,每個人想要獲取知識的途徑太容易了。
隨隨便便手機上就能搜到很多的知識,然後一些國內外的新聞大事小情,再加上一些流媒體上對於各種政策的講解和國外形勢的分析。
中國的男人自古就有一種參與政治的熱情,別看有的時候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情形,但是哥們兄弟聚在一起,隻要兩杯酒一下肚,那真能從朝韓會談說到巴以衝突,從東歐劇變侃到蘇聯解體,那真是聯合國管得了的事情我要管,聯合國管不了的事情我也要管,就是這麼牛。
陳安邦和徐校長又閑聊了幾句,徐校長說道:“好了,嗯,不跟你閑聊了,知道你過來是找張老師有事的。
那個你去吧,學校這邊你放心,隻要是有適合你做的,在不違反紀律的情況下,我都盡量會找你來做,畢竟你這人做事我也放心。”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陳安邦對徐校長除了感激之外,也實在是說不出多餘的話了,跟校長和夏助理打了個招呼,之後陳安邦又去辦公室找張曉敏。
因為張曉敏的辦公室是那種集體辦公的辦公室,而陳安邦和張曉敏要聊的一些話題顯然不是適合在大庭廣眾之下閑聊的,所以張曉敏跟同事打了個招呼,然後就帶著陳安邦去旁邊的會議室裏。
孰不知等他們走之後,辦公室裏響起了真正的竊竊私語。
“唉,那個不是給學校裏裝修的那個木工頭子嗎?怎麼看樣子張老師在跟他處對象?”
“對呀,不是聽說她家裏條件好,眼光高,暫時不想談嗎?”
“也許人家是有工作方麵的事情要談吧!”
“有什麼工作方麵的事情不能在大辦公室裏談,非得兩個人去小會議室裏談?”
辦公室裏從來不缺少流言蜚語,尤其是像張曉敏這樣條件比較出類拔萃的,總有一些同事好心或者假好心的給他介紹對象,都被張曉敏一一拒絕了。
而陳安邦現在和張曉敏的關係顯然又有一些小曖昧,所以陳安邦來找張曉敏之後,辦公室裏的閑言碎語馬上就如影隨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