盅術!一個曆史悠久的術法。
華夏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盅術法師的記載,盅術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的原始部落時代,遠古時期,盅術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遊活動,他們那時的盅還非常初級,隻是依靠著單純的石頭為盅術,借此打獵獲得食物。
在萬千群山中,有一座名為盅祖的山,它不是很大,同樣也不被多數人知曉,苗人獨有盅術便是出自這裏,不過時過境遷,盅術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所遺忘,在盅祖山上雕刻有一座一丈高的巨人,手托盅皿,他便是盅祖!不過雕像跟前遍布的青苔,早已說明了盅術的末落,甚至盅術從來都不曾輝煌過。
盅祖山山下便是盅祖村,村子不大,約有幾十戶人家,一盞茶的功夫,就能繞著村兒走上一遭。每到吃飯時間,在村西就總能瞧見村東誰家在做飯。
雖然盅祖就出自這個村落,但學習盅術的卻是少有,因為不僅盅術難學,同樣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經常要與各種蟲子打交道,被蟲子咬更是要當作家常便飯才行。時常胳膊上手臂上,會長出流著膿的大包。
盅祖村子很小,但並不閉塞,村上的孩子周一到周五還是能夠去到鎮中上學,一切都那麼平常,似乎人們早已忘記盅術這一門法!
“嘿嘿,大師兄,我都有些餓了,咱們不如就近去隔壁村兒王大娘家偷雞蛋吃吧。”
在濃鬱蔥蔥,遍布花草樹木的一處山林,有一穿著草鞋,****著精壯上身,衣服搭在肩膀上,頭子帶著黃色草編帽,身高一米八,體形頗為粗獷的孩子摸著幹癟的肚皮說道。這副粗獷的身材,似乎不應該屬於長有如此稚嫩臉頰的孩子。
他們一行三人,兩男一女,一個孩子提到了雞蛋,另兩名皆是露出幾分饑餓的表情。
這山上,不乏香蕉之類的果子,但雞蛋確實是個好玩意兒,因為它比較稀罕,三個孩子都不經常吃。
孩子始終是孩子,他們的心不大,除去學習外,便是隻剩下玩跟吃,貪嘴似乎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一個階段。
“大師兄,我不同意二師兄的話,師傅讓我們來這邊抓蠍子來了,我們怎麼能夠撇開師傅的話,反而去偷雞蛋呢!反正我不去!”
三人中唯一的女孩兒,嘟著嘴,白了一眼粗獷的小孩兒,轉而向身邊那始終保持平淡神色的大師兄說。
這三個孩子,大師兄祝山,二師兄黃二狗,三師妹黃軒雨,他們是苗族盅術的第四十九代傳人,也是唯三的第四十九代弟子。
這天是周末,他們每周末都會來盅祖山上跟師傅學習盅術,今天便是抓蠍子,回去後就跟師傅學習一些有關於蠍子的盅術。
黃軒雨跟黃二狗此時都將眼神落在了祝山的身上,顯然眼下行動遇到了分歧,做決定的還是祝山。
“額,這個……就聽三師妹的吧,三師妹說的對,師傅讓抓蠍子就抓蠍子,我們哪能不聽師傅的話呢,一人抓兩隻蠍子我們就趕緊回去木屋,向師傅學習新的盅術!”
身為大師兄,祝山還是作出了一個決定,選擇抓蠍子。
“咦?怎麼大師兄突然聽師傅話了?”
黃二狗對於祝山決定抓蠍子有些詫異,因為平日裏違背師命的事兒大部分都是祝山的主意,比如往師傅茶裏放土坷垃,往師傅鞋裏擱圖釘,趁師傅講課就偷溜出去下山,趁著天明看林寡婦洗澡澡兒。
在聽到大師兄選擇支持己時,三師妹黃軒雨俏麗的臉頰上悄然升起一抹紅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