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我的決定(1 / 2)

原來鎮北王邀請了北方部族的人過來!

雖然鎮北王沒有直接說邀請的人是誰,可對比一下他的身份,並且對方還是個戰敗者不能以平等的級別來會麵。

所以要過來的人,隻可能是那邊更高的一層!

北方部族似乎跟大周朝的朝廷體製不同,沒有中央集權,各大部落分別管理著自己的地盤,但為了代表正統性,的確有一位血統上的領頭人。

王遊估計要過來的人隻能是他!

但有一點王遊還有疑問……

鎮北王將對方祭祖的象征還給對方,是好事。

代表兩國未來交好的意思!

可這種事若是周皇帝來做才合乎情理,他一個王爺怎麼能代統治者來行事呢?

不合規矩。

更不是外交外交的禮製……

但聯想到對方剛才說,若是有必要的話兩邊可以相互合作,那這樣做似乎就合理了。

拿回了祖先遺物,欠下人情。

若是有一天朝廷真要削弱藩王,隻要北方部族為還人情大軍壓境,甚至可以直接襲擊大周朝邊境的城市。

讓玄甲軍顧不過來,或者以力量擊潰部分軍隊,那朝廷或許會再次回想起鎮北王來。

鎮北嘛。

自然有坐鎮北境的意思!

即便後來的北境王變成了周成域,但他在繼承這個名號的時候,同樣繼承了這個血脈。

對於有後世思想的王遊來說,血統的傳承並不能代表能力的傳承。

但這個時代不同啊。

世襲罔替,子承父業,才是大環境下的主流。

商人的後人大多是商人,門閥的後人同樣是門閥,而平民的後人大部分隻能是平民。因此即便是周成域也很有可能會在朝廷的授意下繼續繼承鎮北王的勢力。

可這些都是從對方口中說的。

在王遊看來最簡單,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誅殺北方部族之王。

引戰嘛。

隻要戰爭一起……

朝廷隻能全力支持北境,無論枷鎖都會放開。

屯田也好,開礦也罷。

甚至軍費開支,官員指派都會給予很大的空間……

因為隻有讓北境加入更多朝廷官員,這樣他們才肯為大周朝賣命去打仗啊。

這不是利好那些士族門閥麼?

一個辦法,全局解放,甚至還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和人脈。

王遊不相信鎮北王沒想過這件事!

即便他不想,他下麵的智囊也會提出這個策略。

這是最完美的結果。

代價就是戰爭而已!

而戰爭,受苦的隻有百姓。

隻要戰爭不停,發動和指揮戰爭的人就永遠有賺頭。

同樣是周氏血脈,王遊不信鎮北王真的會這麼仁德……

王遊緊盯著鎮北王的表情。

雖然自己的身份沒法與對方相提並論,可在當下的場景中王遊是占了上風的,且鎮北王率先丟出了底牌,隻能任由王遊出牌!

似乎能夠從王遊的眼神中讀出話來。

“殺手?怎麼可能……我與北方部族之王雖是敵人,但也相互欣賞對方的能力,當年他還沒有坐上這個位置,我曾俘虜過對方很長時間,我們之間的情誼並非一兩句話能說清楚。”

病殃殃的鎮北王對此還十分堅持!

王遊依然不會全信,可如果不是他的話,那隻有另外的一個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