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3)

離最近的一棵隕石還有11秒,屏幕上半邊都是發光的細點。

“來吧!!!”李南司怪吼一聲,找到了隕石群裏的一條最大縫隙。

一個直徑數公裏的隕石在隻有1000米長的初級宇航飛船邊飛速而過,李南司進入了隕石風暴。

滿目的隕石下,漆黑的太空反而變的隱隱約約。

“密度是普通的3倍,這裏還是邊緣地帶。”李南司輕鬆的駕駛著飛船躲過一個個迎麵而來的隕石,並不斷尋找更好的位置,心中升起對愛機的驕傲。

這艘飛船從外表上看隻是一艘普通的初級宇航船,其內部卻被李南司改造的十分的強大,發動機換成了輕型中級飛船的神牛發動機,矢量動力陀也換成了軍用殲擊機的專用品,雷達則是輕型軍用偵察機的多普樂雷達;16級全矢量的飛船的機動性是無與倫比的,但極難駕駛,在聯邦隻有通過最高考試的人才能拿到駕駛允許證。不過,駕駛這飛船對李南司來說這卻是如同小孩玩玩具一樣的輕鬆。正是靠著改裝後的無與倫比的性能和超高的駕駛技術,李南司才得以連續四年完成幾乎不可能的行程。

3個小時之後,隕石的密度又加大的1倍,此刻在隕石中飛行的飛船猶如一位高明輕逸的舞者

不斷的作出許多高難度的動作,無數次與狂亂的隕石擦肩而過。李南司的呼吸細長的綿密,雙手靈敏而有力,腦海裏清晰的彌漫著四周的隕石,一條條安全的

前進線路源源不斷的被準確的計算出來。低頭望了望雷達顯示屏,隻見滿屏都是不斷閃爍的黃色亮點,根本分不出前進的方向;其實現在也不需要雷達指引方向,隻要迎著隕石來源的方向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突破隕石風暴。

24個小時過去了,隕石風暴的規模還沒有起大的變化。

以飛船現在的速度一般的大隕石風暴在36個小時之內就會結束,但李南司隱隱感到這次的風暴不是這麼簡單,他想起了曾在這個星域流傳一個傳說:聯邦在星域內曾經失蹤了一個觀察站,觀察站最後發出的斷斷續續的信息上表明它被一個大規模的隕石海吞沒,而且這個隕石海的內部運動十分的複雜,根本不能分析出其中的規律,時而是圓周運動,片刻就變成了波形運動,不過事後聯邦和民間的探測都找不到隕石海的痕跡,最後不了了之。

一想到這裏,李南司對活著衝出隕石風暴的自信不由弱了幾分,不過他生性堅毅,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會放棄希望。

為了確定,他試著沿隕石前進方向的45度斜角飛行,在2個小時後飛船進入了一個隕石比較稀薄的地帶。看到屏幕上亮晃晃的一片,李南司知道自己還在隕石海中。現在他唯一能確定的是這裏就是傳說中的隕石海,經過觀察這裏的隕石帶做著雜亂無章的運動,多普樂雷達的最大搜索半徑內沒有任何的空白。

摘下頭盔,李南司呼了一口氣,擺擺了頭,一頭因長時間沒有料理而顯得髒亂的長發隨著這個動作輕輕的飄動著。

確信這裏是隕石海的穩定地帶後,他輕輕輸入幾條命令,命令飛船保持相對靜止模式停留在這裏,並同時進入了自動駕駛狀態。

在這個時代,電腦雖然已能取代人類從事幾乎各種工作,但是電腦不是萬能的,一些難度和危險度極大的工作人類比電腦更合適去做,因為人類在某些時刻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意識使人類能做到電腦無法達到的效果。

將機器仔細檢查一遍後,李南司起身離開了駕駛室。

這艘初級宇航飛船按原設計可以搭乘1000-1500人,裝載500噸的貨物,但在改裝後隻能搭乘40人,200噸貨物。饒是如此,現在的整個飛船內除了李南司外別無他人,一來是沒有多少人願意冒險搭乘,二來是李南司一個人就足以應付各種問題,不須雇人以節約成本,而飛船內原本的幾個空客房內此時放的全是貨物。

草草的吃完了一頓營養餐後,李南司倒頭便睡。

合眼時最後看到的是聯邦最紅的明星黛麗的油畫,那是某次短途旅行時一位搭順風車的年輕人留下的,他嫌這幅畫不夠好看,又不肯丟掉,就送給了李南司。一向陽光豔麗的黛麗在這幅畫裏有些憂鬱,不過李南司倒是反而覺得這幅最順眼,於是拿到臥室掛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