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他人即地獄(70)(1 / 2)

不過送信使者的確沒有誤會自己的“責任重大”這件事。

將袁若的報告遞交給將軍,確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將軍在意戚從錦每天都在做什麼,是一回事。

而戚從錦嫁到廣國之後,給金城帶來的影響,是另一回事。

之前,關於鎮壓由“戚從錦的市井謠言而引發的民憤”一事上,袁若去匠心書院尋找了文思先生。但他並沒有見到文思先生的麵,而是一位自稱是“文思先生助手”的林夫子,幫他出麵緩和了此事。

雖緩和,但問題並未真正解決。

林夫子說,這件事情發生的刻意而且蹊蹺,怕是背後有人想要針對戚從錦。以他的身份地位,他怕是不方便出麵解決此事,須得等將軍回來之後再做安排。

而要應對當前形勢完全倒向一邊的謠言,也簡單。

當即,林夫子也找來了幾個他門下文章寫得好的學生,時時更新戚從錦的故事版本。隻要市麵上出現了新的糟糕謠言,他的學生就反著寫,將整個事情變得充滿傳奇色彩,把戚從錦的過往人生徹底攪成一鍋七彩的八寶粥。

這麼一來,民憤確實緩和了不少。因為糟糕的事情,不知不覺間開始往娛樂性質發展了。戚從錦不再是禍國殃民的紅顏禍水,而是一個用來聯誼和親的純工具人兼怨種郡主,一邊是滄國的棄子,一邊被廣國民眾針對,可謂是怨種中的翹楚,工具人中的鏽鐵廢物。

有人一想起如此一顆廢棄的聯誼工具人廢物,每晚還有人要義正言辭地暗殺她,雖然一把辛酸淚,但是確實非常好笑。真真是怨種無疑。活著隻為了給滄國的真誠添磚加瓦,給廣國的民眾施加恐慌。本人:我是誰?我在哪?我接下來該做什麼?

戚從錦有什麼錯?戚從錦隻是一個無辜的背鍋俠啊!!!

此計一出,對戚從錦有看法的人一下子便分散成了四種——

前兩種比較極端。分別是共情戚從錦,體諒她一個女人遠道而來,應該歡迎她。就算不歡迎,也不該去討伐她,打擾她的生活;以及討厭戚從錦,相信她絕對是禍國殃民的災星,來到廣國就是為了來影響廣國的國運的,應該趕出廣國,如果她不走,那就除之而後快!

而後兩種則是比較平和的,一種是純路人,戚從錦怎麼樣與他無關,他吃吃瓜看看戲,也就閑的無聊淺淺圍觀一下;而另一種則站中立,對體諒戚從錦和討厭戚從錦的看法持觀望狀態,旁觀角度,隻要戚從錦本人不出麵,他們更相信謠言會止於智者。

在事情變得緩和了之後,雖然夜間還是有刺客出沒,但對袁若等人而言,那些都是夜裏的餘興節目,造不成多大的危害。

除了撰寫戚從錦的一舉一動之外。

袁若還會提交一些其他的,比如金屋在夜裏很冷的事情。

這件事情很詭異。不止袁若一個人覺得奇怪,奉命來保護戚從錦的整個小隊都覺得奇怪。

金屋很冷,即便現在已至秋末,但白天的烈日仍舊能將人曬出汗來。但奇怪的是,金屋的院子就好像被一股陰冷之氣所包裹一樣,使金屋裏麵的氣溫很低。

溫度低的特別明顯,如果在院內值夜的士兵凍到發抖,那麼隻要離開金屋的小院就好了。院外的氣溫明顯會高一點,如果走遠一些,甚至還會感覺到目前正值秋末的夜晚尚未完全降溫,悶熱的天氣加上時不時掠過的涼爽秋風,使人舒適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