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東吳第一美男子(2 / 2)

東漢袁術:……

周瑜小兒,好大的口氣!

“孫策此時已在江東初立,聞聽周瑜歸來,親自相迎,從此兄弟二人開始了並肩作戰,四處征伐,共舉大業,為後來的三足鼎立的東吳政權,打下根基!”

“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臨終之時將東吳政權托於其弟孫權,並言道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當時東吳大半軍權,盡在周瑜之手,孫權尚且年少,不像其兄曾立下戰功,使眾將臣服,新君繼位,卻是地位不穩!”

“周瑜從外地帶兵,回來奔喪,當著所有人的麵對孫權行了君臣之禮,以此來表達對於新君的支持,可見其品性忠貞,心性豁達,實乃安邦重臣!”

東漢孫策:……

突然聽見自己的死期可還好?

“周瑜是少見的文武全才,上馬作戰,下馬治國,還善於發現人才,及時推薦給孫權,讓孫權這個新君身邊,集合了一批優質人才,成為東吳政權的新儲備,魯肅便是其中一個。”

“建安十一年,周瑜率孫瑜等討伐麻、保二屯,斬其首領,俘虜上萬餘人,江夏太守黃祖遣部將鄧龍率數千人進攻柴桑,周瑜率軍反擊,俘虜了鄧龍。”

“建安十三年春,孫權征討江夏的黃祖,周瑜為前部大督,兩軍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水戰,江東軍隊終於攻陷夏口,殺死黃祖,為後來的奪取荊州掃清了道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軍南侵,占領荊州,直逼東吳,大軍壓境之際,孫權意與曹軍決戰,然朝堂上下盡是議和之聲,孫權無奈,急忙召周瑜回程,共商大事!”

“周瑜回歸之後力主抗曹,主張孫劉聯合,共同抵擋曹軍,並提出曹操此次冒險用兵四忌:

其一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穀關以西,可見曹操後患不平;

其二曹操舍棄鞍馬,改用船艦,與生長在水鄉的江東人來決一勝負,實是以已之短攻彼之長;

其三現在正是嚴寒,戰馬缺乏草料,曹軍遠道而來,供給線拉得太長;

其四驅使中原地區的士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湖地區,不服水土,必然會發生疾疫。”

“此四點全為曹軍大忌,我江東雄鋸數千裏,枕戈待旦,何懼曹賊?”

“從此一點看,便足以見得周瑜智謀雙全,其才華智慧,與當世英傑不相上下,而接下來,他率領東吳大軍,擺開陣勢,與曹軍在赤壁決戰!”

“這期間由周瑜作為總指揮,諸葛亮協助,先後開展了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等。”

“反間計為群英會將幹中計,蔣幹是曹操麾下謀士,與周瑜相識於少年之間,此次前來明麵上是為曹操遊說而來,實際上是打探東吳戰況,周瑜將計就計,以一封偽造書信逼得曹操斬殺了負責訓練水師的荊州降將蔡瑁張允,使得大戰前夕,曹操便因此失去了自己最得力的水軍將領。”

“苦肉計則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一頓痛揍下來,讓黃蓋詐降,騙取曹操信任,為後來的決戰曹軍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