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勤方麵,虎軍同樣采取了積極的防禦策略。
他們不僅加固了倉庫和醫院的圍牆,層層防禦,還設置了雷區,陷阱和障礙,還增加了守衛兵力,實行輪流值守。
同時,通過改善運輸線路,確保補給線暢通無阻,為前線作戰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在進攻戰術上,虎軍吸取了前次戰鬥的教訓,決定采用更為穩妥的正麵推進方式。
他們利用兵力和火力的優勢,對猴軍的防線進行逐步壓縮,通過連續不斷的攻擊,消耗猴軍的戰鬥意誌和物資儲備。
在沙盤推演中,指揮官們模擬了多種戰場情景,包括不同天氣條件下的作戰、敵方可能的反擊策略等,並據此製定了詳細的應對方案。
虎軍沒有再像第一次那樣大膽穿插突進,而是利用自己的兵力火力優勢,堂堂正正地一路平推前進。
猴軍根本無法抵擋,隻能是在虎軍前進的道路上不停地抵抗和騷擾,但都無法阻止虎軍兵臨涼山城。
在沙盤兵棋不斷推演時,大家的眼中仿佛出現了以下場景:
虎軍精心策劃的第一輪穿插部隊,共計兩萬人,懷揣著速戰速決的雄心壯誌踏上征途。
他們原計劃利用夜色掩護,以高效的行軍節奏,在十六個小時內悄無聲息地抵達那至關重要的穿插目的地,包圍敵人給敵人以致命一擊。
然而,現實卻遠比預想的要殘酷許多。
連綿不絕的崎嶇山路,加之突如其來的暴雨,讓本就艱難的行軍雪上加霜。
泥濘的道路使得重型裝備寸步難行,甚至多輛裝甲車因陷入泥沼而不得不放棄,隻能依靠人力拖拽,進展極為緩慢。
食物和彈藥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也變得難以保存,士兵們饑寒交迫,體力嚴重透支。
更糟糕的是,猴軍似乎提前洞悉了虎軍的意圖,沿途布置了多處伏擊點,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對虎軍進行了多次有效的阻擊。
就這樣,原本計劃中的十六小時閃電穿插,硬生生地被拉長至了四天四夜。
當第一支疲憊不堪、損失慘重的部隊,伴隨著兩支僅餘殘骸的裝甲部隊,踉蹌著抵達預定的集合地點時,時間已遠遠超出了預期。
士兵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與絕望,士氣低落至穀底,傷員們的呻吟與歎息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悲壯的畫麵。
與此同時,猴軍並未坐視虎軍的困境,他們迅速從首都河外城抽調了精銳兵力,如同嗅到血腥的狼群,迅速向涼山城集結,意圖與那裏的守軍形成合圍之勢,將虎軍的穿插部隊一舉殲滅。
這一舉動無疑讓虎軍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危機,虎軍的指揮官不得不痛下決心,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穿插部隊在敵軍的追擊下,邊打邊退,每一次交鋒都伴隨著鮮血與犧牲。
他們利用地形進行掩護,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但終究因傷亡過重、補給不足而難以抵擋敵人的攻勢。
當最後一支穿插部隊艱難地撤回虎軍陣地時,原本浩浩蕩蕩的兩萬人出征隊伍,如今僅剩下三千多名衣衫襤褸、傷痕累累的殘兵敗將。
他們的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取而代之的是對戰爭殘酷性的深刻認識和無盡的哀傷。
這次穿插戰術的失敗,不僅讓虎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也讓在場的眾人都深刻反思了戰術選擇與戰場判斷的重要性。
兵棋推演繼續進行,兵峰如潮的虎軍,如同鋼鐵洪流般推進至涼山城下。
虎軍早就鎖定了城外的戰略要地——銅登山。
這座山峰是俯瞰涼山城的絕佳位置,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猴軍深知其重要性,早已派遣了兩千精兵,攜帶充足的彈藥與補給,誓死守衛這座至關重要的製高點。
虎軍指揮官一聲令下,先鋒部隊如猛虎下山,向銅登山發起了首輪強攻。
士兵們呐喊著,衝鋒槍、迫擊炮的轟鳴聲響徹山穀,但銅登山上的防禦工事異常堅固,猴軍士兵依托著天然岩壁與精心構建的掩體,頑強抵抗。虎軍的每一次衝鋒都伴隨著鮮血的灑落,經過一輪輪激烈的交火,虎軍付出了近千人傷亡的沉重代價,卻仍未能撼動銅登山分毫。
關鍵時刻,虎軍迅速調整戰術,果斷放棄了正麵強攻的策略,轉而利用虎軍強大的火力優勢,命令炮兵部隊對銅登山實施集中炮火轟擊。
一時間,天空仿佛被炮火撕裂,密集的炮彈如暴雨般傾瀉而下,將銅登山籠罩在一片火海與硝煙之中!